作者:盧小濤
“十四五”,既是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階段,也是建筑業戰略轉型的攻堅期。那么該如何來認識和理解建筑企業轉型升級呢?
一、經濟由高速增長加快轉向高質量發展,這是倒逼傳統建筑行業快轉型升級的最大背景。
什么是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表明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進高質量發展,既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經濟規律的必然要求。
圖:高質量發展與建筑企業轉型升級
促進高質量發展是一項重大的社會工程和生態工程。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一方面,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是動力變革,關鍵是效率變革,主體是質量變革,其核心是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這是匹配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在要求,它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未來。但另一方面,建筑行業自身存在的各類短板也嚴重制約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諸多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環境污染時有發生、能源消耗較大、創新能力不足、工資拖欠、工程款拖欠等問題層出不窮,這些問題在我國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必須予以消除,建筑行業必須尋求更加匹配高質量要義的發展道路。
二、高端制造、數字經濟、消費升級、綠色轉型、健康經濟、新基建、新服務、都市圈成為“雙循環”背景下經濟新增長點。
圖:雙循環下新經濟增長點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推動我國開放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建筑業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點。國內循環角度看,需要全流程設計,以及上下游企業有效溝通、精準對接。建筑領域上下游企業的協同配合,將使產業鏈不斷跨維度打通。從建筑設計、建筑施工、工程質量到后續服務、衍生服務等各個階段,在提升上下游企業配合度的同時,提效增值、節流開源,形成內部高水平產業鏈;要以信息化促工業化,則需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不斷深入滲透建筑領域各個分支,進行數字化轉型,助力內部循環。國際循環角度看,“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投資等領域需求不斷釋放,國內企業要不斷錘煉產業鏈集成優勢,抱團出海,穩步“走出去”,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提升全球話語權。
三、“紅利”變遷背景下,產業盈利空間被壓縮,傳統建筑企業亟需尋求管理紅利與創新紅利。
圖:“紅利”的變遷
“紅利”在近些年行業中出現的頻次遠大于它的最初定義?!凹t利”原指企業通過創收分配給除所有者之外的相關人員的福利。將“紅利”理論用于產業分析可以窺見更加深層的經濟增長邏輯?;仡櫸覈餍袠I發展路徑,就我國經濟增長與行業之間的變化關系看,大致可以把“紅利”分為三類:基礎性紅利、階段性紅利和未來紅利?;A性紅利——人口紅利是我國經濟發展最重要優勢,低廉的勞動力,中國抓住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技術轉移、產業轉移的歷史性機遇,迅速實現了發展。但這一優勢也在發生著變化,尤其是現在的出生率連續兩年跌破1%,這一紅利正在加快向效率紅利轉變。階段性紅利——主要體現在土地紅利、城市紅利,在政策“放寬”后,生產潛能得到巨大釋放,在地理位置優勢的區域不斷集聚,帶來了房地產、基礎設施的迅速發展;借助政策開放東風,助推了制造業的騰飛。未來性紅利——主要體現在管理紅利、創新紅利,當人口規模、土地的邊際效應遞減的時候,可以看到房地產業、建筑業都轉向向管理要效益,而同時可以看出善于創新的行業,如人工智能、自動化、智慧化、互聯網、健康醫療等應運而生。相比較而言,留給建筑業的紅利,已經沒有多少,資質的改革、勞動大軍的減少等都使得建筑業發展面臨更多挑戰。
四、建筑行業的競爭模式加速由項目間競爭向生態間競爭演變。
圖:建筑企業競爭模式演變規律
建筑企業的競爭,過去是項目間的,即圍繞單個項目,重視項目上的投入,忽略企業管理。而現在逐步由產業鏈的競爭過渡到生態間的競爭。即,作為建筑企業,必須要尋求與更廣泛的科研技術、規劃策劃與設計、各類相關供應商、政府機構、產業投資平臺、運維平臺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構建更高等級的一體化、立體化生態系統。以實現共同開發客戶、變最初的“找項目”為“造項目”,共同實現進化。
“轉型升級”無疑成為建筑企業“十四五”戰略的重中之重,這里包括由單一向多元化轉型,由生產要素驅動向多樣化驅動轉型,由施工承包向一體化轉型,由粗放向集約型、專業型、精細型轉型等。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建筑企業要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就需要進行系統性的整體設計,以戰略為核心導向優化組織管控模式、業務運營流程及戰略實施的支撐體系,迅速調整自身的節奏,找到構建自身核心競爭優勢的途徑,以有效應對來自外界的降維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