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春雷
2022年,新冠疫情持續反復,牛痘病毒來勢洶洶,全球性大通脹,以及美聯儲的持續加息,極大增加經濟下行壓力;俄烏戰爭硝煙尚未散去,立陶宛又封鎖了俄羅斯物資運輸通道,進一步增加了全球局勢的不確定性。在國內消費和出口增速減緩的背景下,基建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已成為資本市場的主線投資策略之一。眾多建企,誰能危中取機,在磨難中奮進,在低谷中躍起,首要任務是做好戰略匹配,即營運資本需求中的長期資金需求由長期融資支撐,短期資金需求由短期融資支撐,從而規避“利率風險”和“償債風險”,更好適應投建營一體化(F+EPC+O)模式下的發展需求。
一、建筑行業總產值規模增速減緩與模式轉換
受益于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建筑行業近20年實現了快速成長。從國家統計數據看,行業發展可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高速增長階段(從“十五”到“十一”五時期),建筑行業產值環比增速均值高達22.64%;第二階段是新常態發展階段(從“十二”五到“十三五”時期),“十二五”期間,建筑行業產值環比增速由21.28%逐年下降到2.29%,“十三五”期間,建筑行業產值環比增速均值穩定保持在7%左右。
歷經“十二五”時期的產業調整,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建筑行業開始聚焦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十四五”建筑行業的市場機遇蘊藏在新型城鎮化、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等龐大市場空間中。從政策導向看,自2017年,國家財政部發布《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以來,各級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引導建筑企業向投建營一體化模式轉變。
圖1:建筑行業總產值規模發展現狀
二、支撐建企發展的背后是對做大流動負債規模能力的嚴重依賴
在建筑行業規模增速減緩與模式轉換的背景下,建筑企業戰略匹配情況究竟怎樣?綜合考慮建筑企業產業結構,選取中國建筑、中國電建、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5家綜合型上市建筑企業作為分析對象。數據來自上市公司網上公開的資產負債表數據,將資產負債表轉換為管理報表,并對2011—2021年數據進行聚合分析,分析結果顯示:建筑企業營業收入規模與其流動負債規模有較強的正相關性,且流動負債規模是支撐建筑企業規模發展的主要支撐;2015—2016年,上述建筑企業的營運資本需求(WCR)開始出現負值,表明上述建筑企業更加依賴做大流動負債規模支撐其發展,資金壓力不斷增大,潛在償債風險激增。
?
圖2:典型建筑企業營運資本需求現狀
三、新常態新局面新模式下“得供應商者得天下”
從流動負債分項來看,預收賬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短期借款是支撐做大流動負債規模的主要分項,如圖3所示。流動負債分項呈現出4降1升的發展趨勢:2012—2021年,上述建筑企業預收賬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短期借款環比增速降低;應交稅費溫和升高。其中,應付賬款環比增速于2016年12月31日達到最高點19.40%,截至2021年12月31日,應付賬款環比增速已降至4.25%,代表配合建筑企業繼續做大應付賬款的供應商已由激進趨于保守;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聯合發文,收緊房地產貸款,并對“兩高”信貸采取緊縮措施,受緊縮性貨幣政策影響,2019年企業短期貸款開始下降,短期貸款增長空間有限,如圖4所示。關于供應商的資金壓力、賬期壓力極限分析等,為不偏離文章主題將在后續文章中專題呈現。
?
圖3:典型建筑企業流動負債管理現狀與發展趨勢
?
圖4:流動負債分項呈現出4降1升的趨勢
四、行業發展預判與建筑企業戰略匹配策略
行業發展預判:未來3年,戰略匹配不當的企業,將會出現資金鏈斷裂,實力企業將有機會,以較高信價比的價格并購具有較高等級資質的企業,進而拉開行業整合重組的帷幕。
建筑企業戰略匹配策略:建議建筑企業加快戰略系統重構、組織系統重組、推動產權變革,加強財務風險防控;國有建筑企業借國企改革的政策機遇,積極引進銀行、供應商、分包商等參與企業混改,解決企業長期發展資金問題;民營企業在戰略上要順勢作為,建議穩健探索產融結合的發展路徑。
免責聲明:
本文數據來自新浪財經,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代表所在咨詢機構觀點,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