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中帆
高新技術的概念最早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理解,高新技術是對一類產品、產業、企業的技術評價術語,凡是研發經費占銷售額的比例、科研人員占全員的比例、技術復雜程度這三項指標超過一定標準的產品,均可被稱為高新技術產品。從技術的角度來理解,高新技術是以所處時代的尖端技術為基礎而建立的技術群。從技術密集程度的角度來理解,高新技術是對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一類產品或產業的統稱。無論從哪個角度理解,高新技術都具有高知識、高創新、高智力、高投資、高收益、高風險、高戰略、高滲透、高競爭的特點。目前,我國提出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有電子信息技術、生物與新醫藥技術、航空航天技術、新材料技術、高技術服務、新能源及節能技術、資源與環境技術、先進制造與自動化技術等八大領域。高新技術不僅能為傳統產業提供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改善傳統產業的技術結構、勞動結構、資本結構等,還能夠突破性地帶動社會經濟的增長,極大地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
建筑業是高新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重要場所,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升建造水平和工程質量,是建筑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基礎。近年來,我國建筑業已經步入成熟發展期,建筑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始終保持在7%左右,支柱產業地位穩固。2000年以后,建筑業進入年增長20%以上的高速發展階段,直到2012年,建筑業總產值增速開始進入了20%以下的區間,2021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達到29.31萬億元,增速11.04%。雖然建筑業持續穩定發展,但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阻礙了我國建筑業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主要表現為:企業數量過多、生產能力過剩、產業效益低下、科技水平不高、技術密集型企業發育緩慢、專精特新企業相對缺乏、國際競爭力嚴重不足。因此,加快我國建筑業科技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對推進我國建筑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由建筑大國向建筑強國的轉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丁笆奈濉苯ㄖI發展規劃》指出,要在智能建造、BIM技術、數字化協同設計、裝配式建筑、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建筑機器人、綠色建造等七個方面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這不僅是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的內在需求,也是鞏固支柱產業地位、提升“中國建造”品牌“含金量”的戰略選擇。
在建筑業進入微利時代之時,高新技術的研發投入與廣泛應用是實現產業升級的唯一也是必經之路。建筑業不僅可以通過高新技術的高附加值促進技術結構升級,而且還可以通過對傳統技術的不同層面改造,促進整個建筑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的提高。比如利用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對傳統的研發、采購、供應、管理等進行高層次集成,大大消減生產成本,能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在此,我們選用建筑業技術密集度作為技術結構的代表變量,這里的建筑業技術密集度用研發經費占建筑業企業總收入的比重來表示;選用建筑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勞動結構的代表變量;選用建筑業成本費用利潤率作為資本結構的代表變量。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和中國建筑業協會統計,2009年我國建筑業研發經費占建筑業企業總收入的比重為0.18%;2020年的比重不足1%,而大中型建筑業企業研發經費占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不足2%;2021年八大建筑央企的研發經費比重也僅為2.52%,而世界500強企業一般為5%-10%以上。
結果表明,我國建筑業高新技術的發展與建筑業研發經費占建筑業企業總收入比重的變動正相關,與建筑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的變動正相關,同時與建筑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的變動基本正相關。也就是說,研發經費比重的增加可以促進建筑業技術密集度及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資本結構升級。據測算,研發經費比重每增加0.1%,建筑業勞動生產率提高7.8%,建筑業成本費用利潤率上升0.18%,促進效果較為明顯,說明通過我國建筑業通過高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確實促進了技術結構、勞動結構、資本結構的升級。但就目前而言,依然與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為更好地促進建筑業全面升級,我們不但要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更要注重建筑業高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提高建筑業整體的高新技術含量,加快產品的更新速度,以增強高新技術對建筑業結構升級的貢獻率。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只有加大創新力度、加快重大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才能激發經濟新活力、贏得新未來。建筑業企業應當補齊其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短板,不斷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牢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