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中帆
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我國新時代新征程的重要任務,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的廣泛共識。近年來,建筑業科技水平持續提升,科技支撐引領作用顯著增強,科技創新資源不斷優化,但在原創性研發能力、創新團隊建設、科技人才儲備,尤其是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還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如何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而科技成果轉化又是衡量建筑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指標之一,如何正確認識科技成果轉化,進而研究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的各種因素,對建筑業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指導價值。
一、建筑業科技成果的內涵
(一)建筑業科技成果的概念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科技成果是指通過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根據《建設領域推廣應用新技術管理規定》,建筑業新技術是指經過鑒定、評估的先進、成熟、適用的技術、材料、工藝、產品。城市規劃、公用事業、工程勘察、工程設計、建筑施工、工程監理和房地產開發等單位,應當積極采用和支持應用發布的新技術,其應用新技術的業績應當作為衡量企業技術進步的重要內容。
(二)建筑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特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發展新產業等活動??萍汲晒D化是科技創新的關鍵環節和根本目的,建筑業的科技成果轉化一般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建筑業企業是建筑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是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應用的主體,對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視程度直接關系到科技成果轉化的效果;二是建筑業的科技成果轉化多為解決工程項目的實際難題,不單單是某項科學技術的研究成果,建筑業企業開展的科研項目立項攻關所產生的科技成果大多可直接轉化到工程項目的建設中,且轉化率較高;三是建筑業的科技成果轉化涉及建筑造價、推廣必要性等因素,往往受到業主方、建設方、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其他相關方的影響;四是建筑業基本不存在科技成果轉化與市場需求相沖突的情況,只要工程項目的類型相同相似,均可適用,且在轉化使用的過程中操作難度較低。
圖1:科技成果轉化過程
(三)建筑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方式
根據科技成果開發主體的不同,建筑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一般分為以下4種情況。
表1:建筑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方式
自行投資實施轉化是由建筑業企業自主成立的研發部門/機構,將其獨立研發的科技成果應用于本單位科研生產活動的一種科技成果轉化方式。其特點是科技成果的成果源與吸收體融為一體,消除了中間環節,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科技成果轉化的交易成本,而且科技成果轉化率較高。
圖2:自行投資實施轉化
多方合作實施轉化是由建筑業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中介服務機構等多個單位主體進行合作,將共同研發的科技成果應用于建筑業企業科研生產活動的一種科技成果轉化方式。它包括委托開發和合作開發兩種方式,前者是建筑業企業根據發展需要委托有能力的高等院?;蚩蒲性核M行項目研究與開發;后者是建筑業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中介服務機構以合作形式進行新技術的研究開發活動。其特點是多方合作實現科技成果的研發與轉化,合作各方享有自己的權利并承擔相應的義務,且科技成果轉化率適中。
圖3:多方合作實施轉化
科技成果轉移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所有人/企業等創新源頭單位,通過中介服務機構,利用技術合同等有償的交易形式,將自己的科技成果轉讓或許可給建筑業企業使用的轉化方式。其特點是科技成果所有者與科技成果應用者不同,需要通過中介服務機構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科技成果轉化率相對較低。
圖4:科技成果轉移
科技成果投資轉化是科技成果所有人/企業利用科技成果作價金額折算出股份或出資比例(技術入股),參與建筑業企業經營活動的科技成果轉化方式。其特點是科技成果所有者與科技成果應用者合二為一,有利于建筑業企業形成基于技術與經濟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制度性聯系,科技成果轉化率相對較低。
圖5:科技成果投資轉化
二、建筑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現狀
(一)建筑業創新活躍度較低、經濟增長較為粗放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部披露的2020年數據,全國開展創新活動的企業數為37.9萬家,占全部企業的43.3%;其中,實現創新的企業為36萬家,占全部企業的41.1%。從實現創新的企業所占比重看,工業企業的創新活躍程度最高,實現創新的企業占全部工業企業的56.1%;建筑業企業的創新活躍程度較低,實現創新的企業占全部建筑業企業的28.6%。根據測算,技術進步、勞動力與資本投入對我國建筑業總產值的貢獻率基本各占一半,這說明建筑業經濟發展對固定資產的投入依賴性很高,行業經濟增長仍屬于粗放型的發展模式。
(二)建筑業研發投入強度不高,科技成果轉化相對較弱
近年來,建筑業企業持續增加研發經費,充分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開拓建筑市場,實現降本增效。其中,八大建筑央企(中國建筑、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中國電建、中國中冶、中國能建、中國化學)作為建筑業的頭部企業,更加注重科技創新,研發費用年均增長15%左右,研發投入強度年均增長約0.2個百分點,2022年達到2.7%,已經趕上高技術制造業平均水平,但是建筑業整體的研發投入強度依然不高,遠遠不到2%。相比于制造業企業,建筑業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及科技成果轉化仍然相對較弱,建筑業產業化應用的科技成果比例在50%左右徘徊,在所有行業中處于中等水平,而制造業產業化應用的科技成果則在75%以上。
(三)建筑業科技發展保障體系不完備,配套制度不健全
《“十四五”住房和城鄉建設科技發展規劃》指出,要圍繞建設宜居、創新、智慧、綠色、人文、韌性城市和美麗宜居鄉村的重大需求,在城鄉建設綠色低碳技術研究等9個方面,加強科技創新方向引導和戰略性、儲備性研發布局,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強化集成應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目前,從國家到地方先后出臺了一些推進建筑業科技發展、保障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文件,但并未進一步細化目標和具體措施,現有政策對促進建筑業科技成果轉化并沒有明確的鼓勵政策,在科技創新評價標準、科技成果產權保護、技術交易市場、科研環境、產業協同發展等方面的配套制度還不健全。同時,建筑業還缺乏高效的科技成果信息交流平臺,阻礙了科技成果擁有者與應用者的交流,使得一部分科技成果束之高閣,造成了較大浪費。
三、建筑業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難點
(一)建筑業企業科技創新管理能力亟待加強
長期以來,在經營導向、任務導向的運作慣性之下,建筑業企業一直以生產任務為重,普遍存在“重市場、輕技術,重生產、輕科研,重報獎、輕應用,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科技創新缺乏明確的方向、清晰的定位和系統的規劃,科技創新激勵制度和配套機制不健全,科研/技術機構設置不完善,科研類專業人才短缺,技術儲備不足,現有科技成果難以有效支撐業務多元化、深度化的發展需求,無職稱和低學歷員工占比相對較高,科技創新工作缺乏統籌管理能力,從而導致科研要素難以在企業內部循環流通,科技成果產出效率大大降低。
(二)建筑業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導向性不足
建筑業企業的科研課題研究和技術攻關目前普遍存在忽視市場推廣應用的轉化導向。一方面是科技成果擁有者對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不高,因為推廣宣傳科技成果的投入大、成本高,而能創造的經濟價值或帶來的經濟效益卻不明顯;二是科技研發與市場推廣應用不掛鉤,科技成果擁有者研發新技術,一些是為了申報獎項、增加業績而開展的課題研究,一些則是為建筑業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提升資質等級而做的技術創新,其研發新技術的直接目的并不是為了推廣科技成果而獲得收益。
(三)建筑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較低
從近年來建筑業整體的研發經費投入情況來看,建筑業的研發經費投入僅占我國研究機構研發經費投入總額的不足1.5‰,但建筑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左右,建筑業整體研發經費投入水平與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符。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建筑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不足2%,而世界500強企業一般為5%-10%。不少經濟基礎比較雄厚的大型建筑業企業認為科技成果轉化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尤其是新技術的首次產業化風險較大,因此不愿意冒險嘗試,從而導致其研發經費投入不足。中小型建筑業企業本身就存在經營資金短缺的問題,對技術創新、產品開發的研發經費投入更是十分有限。
(四)建筑業中介服務機構的橋梁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由于建筑業自身的發展原因,目前的建筑業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中介服務機構之間的溝通渠道仍未有效建立,建筑業中介服務機構的橋梁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導致很多建筑業科研成果找不到需求者因而無法實現轉化,建筑業企業需要的科技成果找不到合適的供應者。大多數建筑業科技成果創造者未能通過中介服務機構與建筑業生產者形成有效的溝通機制,致使建筑業科技成果無法與生產實際相銜接,更無法運用于實際生產中。
四、促進建筑業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舉措
(一)做好科技創新規劃,增強科技創新管理能力
以實現持續建造的建筑工業化技術為底線,以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為導向,以提高建筑業科技創新的適用性為目標,制定科技創新發展戰略。以“結構合理、上下聯動、協同高效”為原則,建設科技創新組織體系,健全科研工作責任體系。完善科技研發立項及管理制度,健全科技創新激勵、容錯等配套機制,明確科技創新獎勵辦法、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辦法,積極探索建立科研人員激勵機制。
(二)明確科研立項原則,構建科技成果評價體系
樹立以需求為導向的項目立項原則,鼓勵企業內部各層級針對行業前沿且有推廣價值的科研項目進行立項,從源頭解決科技成果無應用價值、無法轉化的問題。構建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從自評、互評、第三方評價等三個方面進行系統評價,從商業評價和技術評價兩個方向進行專業評價,審定和評價科技成果的實用性、經濟性、可操作性、可推廣性。采用“先評價、后獎勵”的方式,大幅減少并逐步取消對專利授權的獎勵,通過科技成果轉化收入分配的后補助方式,對科技成果發明人和科技成果轉化做出貢獻的人員實施獎勵。
(三)建立科研類人才隊伍,增強科技成果自主轉化實力
建立與市場接軌的科研人員引進與培養機制,通過技術培訓、技術交流等方式,提升科研人員專業能力,打造涵蓋建筑業領軍人才、技術應用專家團隊。分專業分層次不斷壯大科研類專業人才隊伍,有條件的企業可以與高等院校共同設立科技成果轉化研究生專業,健全建筑業從業人員轉移轉化理論知識的系統性。明確外部專家、中介服務機構聘用及費用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外部“大腦”資源。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轉化人員激勵制度,探索建立專業技術轉移人才隊伍薪酬、工資評定、職位晉升等制度體系。大力推進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工作,穩步推進科技型企業培育與認定工作,增強科技成果自主轉化實力。
(四)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力度,拓寬科技成果轉化渠道
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力度,實現研發經費??顚S?;選擇擴大金融機構的貸款規模,設立專項服務于科技創新與轉化貸款資金;設立科技成果概念驗證資金,從科研項目立項源頭推動成果與市場對接,開展市場化的概念驗證;積極爭取科研立項,獲取國家以及省市政府相關部門的項目經費投入;進一步規范研發經費預算和科技投入統計管理,合理使用研發經費,確保對科技項目研發全過程的經費保障。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采取“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的方式拓展科技成果轉化渠道,線上利用政府主導的科技成果推介網站、企業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相關推介平臺;線下積極參加行業協會或技術成果觀摩會、科技成果博覽會等各種活動,向潛在客戶、內部單位、在施項目進行推介。
(五)加強技術資源整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中介服務機構等單位的合作,搭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科技創新平臺、產業技術聯盟,探索共建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基地、院士工作站等。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設計研究院、新型設備材料企業等單位的合作,探索組建技術創新平臺,聚焦行業技術性難題及前沿技術,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探索聯合科研院所與相關企業建立投資主體多元化、管理制度現代化、用人機制靈活的產業研究院,進行先進科技成果的孵化和科技型企業的培育。通過收并購、技術合作、項目合作等方式,整合外部科研資源,彌補技術短板,持續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六)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意識,建立知識產權保障體系
培養強化建筑業企業員工推廣應用科技成果的意識,探索出臺科技成果推廣激勵辦法,并及時考核、兌現激勵。制定的相關制度要突出價值導向和科學性、實用性,考核獎勵標準由原來對科技成果完成的數量、產值等,轉變為以科技成果轉化對企業生產經營貢獻的程度,以更加科學合理的激勵形式調動全體員工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同時,提高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盡快建立完善、科學、合理的知識產權保障體系,加快構建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安排專門人員負責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加強對員工的知識產權教育,加強對企業科技成果的保護。
(七)加大與政府合作力度,參與建設科技成果服務平臺
建筑業企業不清楚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是否適用,科研機構不了解市場技術需求,這種狀況將極大制約科技成果轉化。建筑業企業應加大與政府合作力度,積極推進、參與建筑業科技成果信息與市場需求一體化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聯合舉辦建筑業科技成果推介會,更好發揮科技成果服務平臺的交易促進作用,面向一線、面向企業、面向市場,讓科技成果信息與市場需求信息密切關聯,是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和提高建筑業科技成果轉化率的關鍵所在。
五、建筑業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典型案例
某省國有大型建筑施工企業是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擁有1個行業重點研發中心、5家省級技術中心、6家高新技術企業、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該企業自2010年開始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過科研項目委托合作的方式開展科技創新,主要圍繞工程項目和產業需求,以應用研究和掌握新技術應用為目的。
該企業所在地擁有新材料研發實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在新時代新征程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背景下,該企業與科研院所深度合作,通過成立科創基金的方式,用科技成果概念驗證資金,積極推進材料的綠色化研究和成果轉化,合力解決行業基礎性技術問題,促進工程實踐和技術研究的有機融合,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
該企業會充分調研并挖掘工程項目技術需求和項目施工中存在的共性關鍵技術,聯合科研院所深入施工一線,與現場工作人員深度交流并發掘可以從材料角度解決的技術問題。經過反復討論,在形成了明確的研發目標和技術指標后,雙方共同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并以企業自立科研項目的形式進行立項研究,簽訂技術服務合同,由雙方共同開展技術攻關。研究結束后,雙方對原材料、生產工藝、配方等進行技術交底和試配測試,合格后對研究成果進行第三方綜合評價。若綜合評價后認為研究成果不滿足要求即可終止研究,反之則進行中試驗證。中試驗證后,根據驗證效果雙方簽訂技術成果轉化協議,建立生產線進行產品生產。在產品生產和應用過程中,企業和科研院所將對產品進行持續優化,以滿足不同工程條件下的應用要求。
這種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模式最顯著的特點是以企業技術需求為導向,雙方共同參與,且項目研究過程比較靈活,建立了容錯機制,當研發目標無法實現時,可隨時調整技術路線或終止研究。同時,雙方共同組建了轉化團隊對科技成果進行轉化,并根據應用情況對產品進行優化升級,使產品始終保持市場競爭優勢。該模式下簽訂的科技成果轉化協議中,對于利潤分配在保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基礎上,更多傾向于研發與轉化團隊,有效激勵了團隊的創新與轉化動力。
經過13年的發展,該企業專門聘請了行業權威專家組建了技術委員會,培養了專職的研發人員和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并依托工程項目開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形成了相關適用性成果,在產品開發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研發、中試、量產的管理和技術經驗,形成了一系列的科技創新管理制度,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所擁有的實驗室面積和實驗設備目前已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