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何之 / 楚姣姣
1.?云南省國土空間規劃總體思路
《云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中提出立足“邊疆、民族、山區、美麗”的省情,建設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全國生態文明排頭兵、全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總體定位,云南省將構筑“一圈一核兩群一帶”城鎮空間。“一圈”是指昆明都市圈;“一核”是指滇中城市群;“兩群”是指滇西城鎮群、滇東北城鎮群;“一帶”是指沿邊城鎮帶。
?圖:云南省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圖
2.?規劃重點與基建市場容量分析
云南省的基建市場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其重點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能源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等領域。同時,云南省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地理環境也為基建工程提供了多樣化的需求,尤其是在生態保護、智慧城市建設等新興領域,市場潛力巨大。
實施7大工程:青藏高原東南緣生態屏障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哀牢山無量山生態屏障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南部邊境生態屏障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以金沙江為主的干熱河谷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滇東滇東南石漠化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九大高原湖泊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重要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到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5500萬人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水平70%左右
群組做強:做強滇中城市群,做強滇西城鎮群、滇東北城鎮群
節點做精:做精文山城鎮圈、思茅城鎮圈、景洪城鎮圈和瀘水、香格里拉等點狀開發區域,精沿邊特色城鎮組團,做精省域邊緣地區的節點縣城
村寨做美:減量村寨,統籌生產生活、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邊境安全,合理布局村寨居民點,做優做美
加快昆明都市圈建設:以昆明中心城區為中心,覆蓋晉寧區、滇中新區、安寧市、嵩明縣、富民縣、宜良縣、尋甸縣、石林縣、彌勒市、紅塔區、澄江市等區域范圍,形成1小時通勤的昆明都市圈,加快形成云南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至2035年,昆明都市圈城鎮人口增加400萬人,打造1小時通勤圈,強化城市間產業分工協作,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構建一體化發展機制。
發揮滇中城市群的核心支撐作用: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4個州市全境及紅河州北部的個舊、開遠、蒙自、建水、石屏、彌勒、瀘西7個縣、市,將滇中城市群打造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至2035年,滇中城市群(含昆明都市圈)城鎮人口增加1000萬人,打造“軌道上的滇中城市群”,推進昆(明)玉(溪)同城化,積極培育曲靖都市圈、紅河(蒙自)都市圈、楚雄都市圈,實現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保、要素市場、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一體化發展。
積極培育滇東北城鎮群: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快推進昭陽、魯甸、大關一體化進程,強化城鎮群對滇東北地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過載地區人口的疏解,打造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滇東北城鎮群。至2035年,滇東北城鎮群城鎮人口增加100萬人。
積極培育滇西城鎮群:加快推進滇西一體化進程,引導培育以大理和保山為核心,聯合帶動麗江、臨滄、芒市為主體的滇西城鎮群,圍繞建設國際著名休閑旅游目的地,將滇西城鎮群培育成滇西地區全面轉型升級和協同發展的增長極。至2035年,滇西城鎮群城鎮人口增加200萬人。
全面推進沿邊開放城鎮帶建設:以8個沿邊州市、25個邊境縣的州市府所在地和縣城為重點,通過“中心城市-沿邊縣城-邊境口岸城鎮”協同聯動發展,提升沿邊地區的發展能力和開放水平,促進省域邊緣地區隆起。強化岸腹朕動、合理分工,主動謀劃口岸城鎮與腹地城市的合理分工、聯動發展。
完善縣城作為重要載體的設施配套:全面推進美麗縣城建設,加強職業教育、三甲醫院、文化體育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更高品質商業娛樂中心和居住社區,大幅提升縣城作為城鎮化發展基礎地位的設施配套品質。
聚力提升都市圈、城鎮圈的設施配套水平:以現代化都市圈、城鎮圈促進中心城市功能外溢,惠及區域內更多中小城市(鎮),實現高水平公共服務和就業功能區域化、多中心布局。
推進城市(鎮)群國際化配套設施建設:發揮區位優勢,立足雙向開放,以城市群、城鎮群推進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文化中心、醫療中心、體育中心、展銷中心和旅游服務中心等公共設施建設。
全面實施城市更新:系統診療“城市病”,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完善綜合功能、提升人居環境、突出風貌特色,融合產城發展,全面顯現具有時代特征、民族持色、云南特點的城鎮之美。全面開展城市體檢,優化城市交通體系,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因地制宜開展城鎮棚戶區改造,有序推進老舊廠區改造,著力提升城市風貌,大力推進城市生態修復,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
2條國際綜合交通經濟走廊:孟中印緬國際綜合交通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國際綜合交通經濟走廊
4條國內綜合交通經濟走廊帶:昆明至京津冀綜合交通經濟走廊帶、昆明至長三角綜合交通經濟走廊帶、昆明至珠三角綜合交通經濟走廊帶、昆明至西藏綜合交通經濟走廊帶
5條省內綜合交通經濟軸線:滇中城市群綜合交通經濟軸線、沿邊綜合交通經濟軸線、滇東北-滇東南綜合交通經濟軸線、滇西-滇南綜合交通經濟軸線、滇西北-滇東北綜合交通經濟軸線
圖:云南省綜合交通體系示意圖
構建以滇中引水為骨干、以大中型水源工程為支撐、以水系連通工程為脈絡、以大中型電站綜合利用為補充、以重大農業節水工程為先導的云南現代化水網,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做強做優綠色能源產業,延伸能源產業鏈,深入推進綠色能源與綠色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建成國家清潔能源基地、石油煉化基地及區域國際能源樞紐“兩基地一樞紐”。
加快信息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打造數字創新應用平臺,發力信息通信融合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新型基礎設施用地保障及共建共享。
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數字樞紐,建成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國際數據交換中心和國際數字樞紐。
圖:數字云南通信網絡建設示意圖
3.?建筑企業云南省基建市場營銷策略
結合上述國土空間規劃重點與基建市場容量分析,對計劃在云南省拓展基建工程承包業務的建筑企業提出以下市場營銷策略建議——
生態保護與修復:云南省致力于實施七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建筑企業可專注于生態屏障建設、干熱河谷治理、石漠化治理等領域,提供從規劃、設計到施工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同時,密切關注國家及地方在生態環保方面的政策動向,及時調整業務策略。
城鎮化建設:云南省的城鎮化建設注重特色和質量。建筑企業可圍繞美麗縣城建設、城市更新、智慧城市等領域,提供高品質的建設和服務。此外,應關注新型城鎮化政策的最新要求,如綠色低碳、文化傳承等方面的規定,確保項目符合政策導向。
綜合交通體系:云南省正構建內聯外暢的綜合交通體系。建筑企業可積極參與高速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關注智能交通、綠色交通等新興領域的發展機遇。
興水潤滇與綠色能源:水利和能源是云南省的重點發展領域。建筑企業可參與水庫、水電站等項目的建設,同時關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注重與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確保項目的順利推進。
建立科學的項目篩選機制,綜合考慮項目的投資規模、市場前景、技術難度等因素,確保選擇的項目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和良好的社會效益。在項目前期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和風險評估,制定切實可行的風險控制措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成本控制和質量管理,確保項目的盈利能力和品質水平。充分利用云南省的邊疆、民族、山區等特色資源,開發具有區域特色的基建項目。例如,在邊境地區建設口岸基礎設施,促進邊境貿易的發展;在民族地區推廣民族特色建筑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在山區發展生態旅游和綠色農業等產業。
積極探索PPP模式在基建領域的應用,與政府和社會資本方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通過PPP模式,可以降低投資風險、提高項目融資效率,并實現與政府和市場的共贏。大力推廣EPC模式,提供從設計、采購到施工的一站式服務。通過EPC模式,可以優化項目管理流程、縮短建設周期、降低成本,并提高項目的整體質量和效益。
積極尋求與各類企業和機構的合作機會,包括金融機構、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通過多元化合作渠道,可以拓寬資金來源、獲取技術支持、共享市場資源,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深入了解地方政府的需求和優先發展方向,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合作方案。通過與地方政府的緊密合作,可以更好地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積極參與地方政府的規劃編制和項目前期工作,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通過參與規劃編制,可以把握政策走向和項目機遇,為企業拓展業務提供有力支撐。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和互動機制。通過定期匯報工作進展、共同解決問題等方式,可以增進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推動項目的順利實施。
加強對國際市場的調研和分析,了解國際基建市場的發展趨勢和競爭態勢。通過國際市場調研,可以為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提供決策依據和信息支持。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和跨國企業的合作交流活動,拓展國際合作渠道和伙伴網絡。通過國際合作與交流,可以引進國際先進的理念、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企業的國際化水平。鼓勵企業承接國際基建項目,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在國際項目實施過程中,應注重跨文化溝通、風險管理、法律法規遵守等方面的問題,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和企業的良好聲譽。
※ 參考資料:《云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