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何之 / 楚姣姣
1.?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發展思路
《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提出“聯動陸海、帶動全國的高質量空間增長極,率先示范、引領全國的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穩定后方、服務全國的戰略安全保障基地”總體定位。
●?聯動陸海、帶動全國的高質量空間增長極。全面優化全省國土空間格局,加快推動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充分發揮四川在優化國家區域經濟布局、拓展對外開放空間、經略西部廣豪腹地、支撐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等方面的戰略優勢,為四川建設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帶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增長極和新動力源提供空間支撐。
●?率先示范、引領全國的生態文明建設高地。促進全省國土空間保護與開發的協同推進,加快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充分發揮四川在維護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推動綠水青山資源轉化落實公園城市示范、支撐國家碳中和等方面的獨特價值,為四川成為帶動長江經濟帶、引領全國綠色低碳發展的先行示范區謀劃空間路徑。
●?穩定后方、服務全國的戰略安全保障基地。堅決守住全省國土空間的安全底線和資源上限,深化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進一步提升四川在維護地緣國土安全、國家生態安全、西部浪食安全、國家清潔能源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等多方面的綜合保障能力,為四川構筑守護國家安全新格局的戰略大后方強化空間保障。
四川省將實施西部保育培育、東部優化提升的國土空間戰略。
●?西部面上保育、點上培育。在川西北生態示范區,以生態功能區為主體,適當調減耕地規模,引導人口向外有序轉移;在攀西經濟區,以生態功能區為核心,兼顧城市化和農業發展,控制人口過快增長。
●?東部聚焦發展、保護重點。在川東北經濟區,統籌實現城鎮、農業和生態功能的空間協同,加大水資源調配力度,合理提升人口和城鎮規模;在成都平原經濟區,以城鎮功能為主體,繼續提高人口承載能力,穩定現有耕地規模、兼顧農業發展;在川南經濟區,以城鎮和農業發展為主體優化水資源調配,重點提升人口承載能力。
形成主體功能明確、空間聯動發展的五大片區。
●?極核強化,一圈帶動。強化成都的極核“主干”作用和成都都市圈的輻射帶動,加快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發展質量的整體提升,促進內圈同城化、全域一體化,促進成渝地區中部崛起。
●?南翼跨越,協同一體。推動內江、自貢、瀘州、宜賓等中心城市和周邊城鎮空間一體化發展,整體打造川南城鎮組群,實現南翼跨越發展。
●?北翼振興,集聚推進。充分發揮南充、達州的集聚帶動作用,推動川東北城鎮群集聚推進,促進川東北與渝東北一體化發展,帶動北翼振興發展。
●?攀西轉型,特色升級。增強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能力,依托多元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加快安寧河谷綜合開發,積極推進攀西經濟區轉型升級。
●?西北示范,“兩山”轉化。加強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的生態保護與修復,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提升特色文化旅游功能,重點促進“兩山”資源轉化。
2.?規劃重點與基建市場容量分析
四川省注重生態保護和農業發展,并通過強化城鎮支撐和區域聯動來推動經濟發展。四川省將加大投資力度完善交通與基礎設施,并注重綠色可持續發展。這些舉措不僅有助于筑牢生態屏障、夯實農業基礎、促進經濟發展,同時也為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帶來了巨大的需求和發展機遇。
為確保長江與黃河上游地區的生態安全,四川省提出錨固“兩廊四區、八帶多點”的生態安全格局。具體而言:
●?建設兩廊:強化氓山-橫斷山脈與羌塘-三江源兩大生態走廊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這要求加大對這些區域的生態監測、保護力度,以及必要的生態修復工程。
●?推進四區:針對若爾蓋高原濕地、川滇森林生態及生物多樣性、秦巴生物多樣性、大小涼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四大生態功能區,推進生態保育修復工作,包括濕地恢復、森林撫育、水土保持等措施。
●?治理八帶:對長江-金沙江、黃河、嘉陵江、崛江-大渡河、沱江、雅江、涪江、渠江等八條江河生態帶進行系統保護和綜合治理,重點包括河道整治、水污染防治、岸線生態修復等。
●?保護多點:加強對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源保護區、區域性生態涵養區等重要生態空間的保護,確保這些區域的生態功能不受損害。
四川省強調對森林、草原、河流濕地等重點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具體措施包括:
●?森林生態系統:以提升生態質量和碳匯功能為目標,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修復,推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實施林分結構調整,以及江河湖庫防護林建設等。
●?草原生態系統:以促進草畜平衡為重點,落實禁牧休牧輪牧制度,完善優化基本草原面積劃定,加大天然草原保護力度,以及退化草地治理等。
●?水生態系統:以恢復自然連通性為重點,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保護水域濕地空間,保障河湖生態流量,加強水系連通和重要水生生物棲息地保護等。
四川省計劃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體系,具體措施包括:
●?建設國家公園:建立大熊貓、若爾蓋等國家公園,劃定明確的保護范圍,并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制度。
●?加強自然保護區:在若爾蓋、川滇、秦巴、大小涼山等四大重點生態功能區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完善自然公園:完善各類自然公園的生態保育功能,提升公眾對自然生態的認識和保護意識。
四川省還提出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保護修復工程,具體措施包括:
●?水源涵養綜合治理:加強水源地保護和水源涵養林建設,提升水源涵養能力。
●?石漠化、沙化綜合治理:針對石漠化、沙化嚴重區域實施綜合治理工程,減少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珍稀生物棲息地恢復治理:重點開展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的恢復和治理工作,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大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力度,減少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
●?河湖濕地保護與生態修復:加強重要河湖濕地的保護與生態修復工作,提升濕地生態功能和服務價值。
●?天然林保護修復:繼續加強天然林保護修復工作,確保天然林資源持續穩定增長。
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不僅可以有效筑牢長江與黃河上游地區的生態屏障,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同時也將為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帶來巨大的需求和發展機遇。
為夯實農業強省的地位,四川將著重從提高農業空間綜合效能、提升鄉村居民點風貌特色與完善鄉村設施配套、強化農業生產的區域聯動與省內協同等方面入手,構建高效、美麗、協調的農業發展空間。
針對糧油主產區、盆周山區和川西高原等不同區域,分別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多元優勢挖掘和特色優勢發揮等策略,全面提升農地質量。重點在大巴山、大小涼山和川西高原等區域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同時加強污染耕地的休耕修復,降低農業空間的超載利用強度,提升生態功能。對農產品核心產區、盆周山地區和安寧河谷等不同區域的農用地進行綜合整治,提升農業生產的整體效益。
突出鄉村生態型綠化和生產性景觀營造,保護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古民居和古樹名木等鄉村文化遺產,提升農房建設水平,展現鄉村獨特風貌。強化不同區域民居的鄉土特色和地域特點,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地區,要突出其建筑風貌特色,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風貌。完善鄉村設施配套,統籌布局“鄉村生活圈”和“十里文化圈”,優化居民點交通組織,合理配置保障性公共服務和公共活動場所,提升鄉村生活品質。
加強與周邊省區的農業合作,共同打造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提升四川農業的整體競爭力。推動省內各區域的農業協同發展,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良好機制。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提升四川農業的科技含量和創新能力。
四川省將構建“一圈一軸、兩翼三帶”城鎮格局?!耙蝗?/span>”是指成都都市圈,以成都為中心,輻射德陽、眉山、資陽等城市,打造全省發展主干。“一軸”是指成渝城鎮主軸,依托復合交通走廊,串聯遂寧、資陽、內江等沿線城市,形成產業集聚和城鎮發展的核心地帶。“兩翼”是指川南城鎮組群和達州都市區作為空間“兩翼”,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周邊經濟區的聯動發展。“三帶”是指布局成德綿眉樂雅廣西攀、成遂南達和攀樂宜瀘三條城鎮發展帶,推動干支聯動和對外開放。
支持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區域輻射力,到2035年打造成人口規模超千萬的超大城市。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等級有序、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的城鎮體系。
促進產城協同布局融合發展。完善現代工業體系,引導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打造全球重要的產業集群。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體系,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城鎮融合發展,增強城市服務功能。補齊市政設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務配套,提升城鎮宜居性和韌性。優化城鎮空間景觀,建設大美公園城市和宜居花園城鎮,展現地域特色和人文魅力。
四川省將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拓展國際市場空間。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加強與沿江省市的協同聯動。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家戰略,深化跨區域合作。與重慶市共同制定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推動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產業協作和協同創新,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科技創新中心。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治,共同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與云南、貴州、西藏等省區共同保護好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川滇、秦巴山區等生態屏障,構建自然健康的長江-黃河上游生態格局。與陜西、甘肅等省區加強能源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保障國家戰略資源安全和能源通道暢通。與青海、新疆等省區深化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促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
完善區域交通設施。暢通對外綜合運輸通道,構建“四向八廊”戰略性綜合運輸通道格局,強化國際航線、國際班列、長江水運、陸海聯運等多式聯運體系建設。推動陸路交通網絡化建設,加快構建多層次鐵路網絡,局部優化完善高速公路網,支撐城鎮組群聯動發展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大民航、內河航運發展力度,完善機場網絡和內河航道、港口建設,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形成高效韌性基礎設施體系。增補完善水資源調配設施,構建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生態網絡體系,促進水土資源平衡和可持續利用。加快建設能源輸配設施,結合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和省內用電需求,構建安全、高效、清潔的能源保障體系。共建共享區域環保環衛設施,推動跨區域污水處理、垃圾處置等設施的統籌布局和共建共享。建設新一代通信網絡設施,優化網絡結構與基礎設施布局,提升信息通信服務能力和水平。
有序綠色開發能源礦產資源。優化能礦開發布局,形成特色突出、優勢互補的礦產資源經濟區,推動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相協調。嚴格管控能礦資源空間,劃定限制勘查區、限制開采區和禁止開采區,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礦產資源儲備區。推廣綠色勘查和綠色開采技術,加強礦山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實現能源礦產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建筑企業四川省基建市場營銷策略
結合上述國土空間規劃重點與基建市場容量分析,對計劃在四川省拓展基建工程承包業務的建筑企業提出以下市場營銷策略建議——
建筑企業應時刻關注四川省乃至國家級別的政策動態,特別聚焦在生態保護、農業進步和城鎮化建設三大板塊。利用政策帶來的市場機會,例如投身長江經濟帶、成渝雙城經濟圈等關鍵戰略項目。通過深入分析四川省基建市場的具體需求,如項目類型、技術要求、環保規范等,企業應結合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精確選擇目標市場,并優化產品和服務組合。在生態保護領域,重點推廣環保型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案;在農業領域,提供全方位的農田建設和農業整治服務;在城鎮化進程中,加強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前沿基礎設施的研發與實施。同時,注重提高服務水平和客戶滿意度,以建立穩固的市場合作關系。
建筑企業應積極參與四川省與鄰近地區的區域合作與協同發展項目,共同打造跨區域的基礎設施網絡。通過與本土企業的合作、聯合競標等方式,實現資源互通和優勢互補,降低市場進入風險。同時,保持對國家政策和市場動態的敏感度,靈活調整營銷策略以把握市場脈搏。
與地方政府、行業組織、設計機構等建立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推動項目的規劃、設計和落地。探索多元化的市場參與模式,包括公開競標、公私合營(PPP)、工程總承包(EPC)等,以多樣化的方式參與基建市場競爭。
企業應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增強在復雜地質條件、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施工能力。推廣智能化、環保型的施工技術和裝備,以提高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
同時,重視企業品牌的塑造和宣傳,提升在四川省乃至更廣區域的市場影響力和品牌美譽度。通過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展示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公眾形象。
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全面評估和控制市場風險、政策風險和技術風險等。采取穩健的經營策略,確保項目的質量、安全和進度,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資料:《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