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何之 / 楚姣姣
1.?河南省國土空間規劃總體思路
《河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中提出“大國糧倉、現代樞紐、創新高地、出彩中原”發展愿景及“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大樞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引領區、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區、中華文化傳承創新區、幸福美好宜居家園”總體定位。
至2035年,基本建成現代化河南。綜合實力、創新能力進入全國前列,人均生產總值、城鎮化率、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至2050年,全面實現國土空間安全底線穩固、資源利用集約高效、空間品質優美宜居、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支撐河南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
河南省將構建“一主、兩副、一圈、四區、多節點”國土空間開發總體格局。“一主”指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兩副”指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南陽省域副中心城市,“一圈”指鄭州都市圈,“四區”指豫西轉型創新發展示范區、豫南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豫北跨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豫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多節點”指多個區域中心城市、縣城。
?圖:河南省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圖
河南省將構建“一帶、三屏、四廊、多綠芯”國土空間保護總體格局。“一帶”指黃河生態帶,“三屏”指太行山生態屏障、伏牛山生態屏障、桐柏-大別山生態屏障,“四廊”指淮河生態保育廊道、南水北調中線生態保育廊道、隋唐大運河及明清黃河故道生態保育廊道、沙穎河生態保育廊道,“多綠芯”指各類自然保護地、其他重要生態斑塊。
?圖:河南省國土空間保護總體格局圖
2.?規劃重點與基建市場容量分析
河南省將重點構建中原特色的現代城鎮體系、統籌城鄉產業融合發展空間、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生態修復行動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行動,以促進城鎮協同發展、優化產業布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和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為河南省基建市場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到2035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72%左右。形成國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縣級城市與小城鎮協同發展,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城鎮體系。
●?超大城市:鄭州,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
●?I型大城市:洛陽、南陽,城區常住人口300-500萬以上
●?Il型大城市:開封、平頂山、安陽、新鄉、焦作、濮陽、許昌、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城區常住人口100-300萬以上
●?中等城市:鶴壁、漯河、三門峽、濟源、鞏義、蘭考、汝州、滑縣、長垣、鄧州、永城、固始、鹿邑、新蔡、禹州、項城、林州、唐河、武陟、長葛,城區常住人口50-100萬以上
●?小城市:79個,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
●?建制鎮:約1400個
?圖:河南省城鎮空間規劃示意
規劃建設高水平都市圈:以鄭州為龍頭,以洛陽、開封、許昌、新鄉、焦作、平頂山、漯河、濟源為支撐,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全國引領力的鄭州都市圈。
推動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推進鄭開同城化,將蘭考納入鄭開同城化進程,加快鄭許、鄭洛、鄭新、鄭焦、洛濟一體化發展,推進平頂山、漯河與鄭州協同發展。建立都市圈建設用地指標統籌配置機制。
優化城鎮用地結構和布局:推動人、城、產、交通一體化發展,促進產業園區與城市服務功能融合。按照城鎮建設用地的25%-30%劃定工業用地紅線。優化居住地結構和布局。
完善城鎮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有效保障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老、托幼等公共服務用地供給。完善15分鐘生活圈,建設全年齡段友好健康城市,以社區生活圈為單元補齊公共服務短板。
優化城鎮生態空間布局:完善城鎮藍綠開敞空間系統。合理確定城鎮綠道、市級公園等結構性綠地以及重要水體的控制范圍。合理布局通風廊道、隔離綠地。
優化城市道路網結構和布局:落實“窄馬路、密路網”的理念,合理確定路網級配、道路寬度和路網密度。合理規劃覆蓋中心城區地上地下的慢行系統,建設步行友好城市。
塑造城市特色風貌:引導形成“錯落有致、疏密有度、顯山露水、通風透氣”城市總體空間格局。開展城市總體設計,加強城市建設引導和管控。
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推動城市存量空間盤整、激活和優化。支持土地混合開發和空間復合利用。優先補齊老城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
分類引導縣域經濟特色化發展: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承接適宜產業轉移,做強特色支柱產業,準動縣域經濟高質發展。支撐中心城市和周邊縣城一體化發展,提升產糧大縣糧食生產和糧食加工能力,支持生態資源富集地區的縣實現綠色發展
保障開發區發展空間:一縣設立一省級開發區,引導縣域產業向開發區集聚。支持有條件的鄉鎮在城鎮開發邊界內規劃建設特色產業園區。
推進縣域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統籌產業空間布局,引導產業適度集中。
完善城鄉基礎設施體系:推進城鄉市政道路與干線公路高效銜接,提升干線公路鄉村地區覆蓋率。支持有需要的縣城及鄉鎮開通與周邊城市的城際公交;鄭州都市圈范圍內,引導城市軌道交通向周邊城鎮延伸。推進城鄉一體化供水、污水、供電、燃氣、環衛、通信工程建設。
綜合立體交通布局:保障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建設,支持構建高效便捷的現代化鐵路網,構建高效互通的公路網,支持通江達海的航道網建設,支持錯位協同發展的機場群建設,支持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與現代物流樞紐建設。
?圖:河南省綜合運輸通道和樞紐規劃圖
構建安全可靠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加快構建省級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優化省內水資源配置格局,健全以流域為單元的防洪減災體系,提升城鄉一體的多水源保障能力,提高農產品主產區的灌溉保障。
形成安全綠色的能源資源布局:支持建設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互補的大型能源基地,支持沿黃綠色能源廊道建設,分布式布局區域城鄉能源保障空間,保障主要能源資源開發、運輸和儲備空間,布局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空間。
協調防洪排澇排水功能空間:統籌山洪、河洪和城市地區排澇等洪澇風險防范,劃定洪澇風險控制線,加強城市和區域的調蓄空間管控。優化黃河流域北金堤、沙潁河流域大逍遙、海河流域廣潤坡等蓄滯洪區布局。
統籌應急應戰儲備保障空間:依托開放空間、地下空間和基礎設施體系,構建互聯互涌、平戰結合、更具韌性的網絡型生命線工程和防護空間體系。
推進黃河重點生態區保護修復:推動開展黃土丘陵溝壑區土地綜合整治、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生態環境治理等保護修復工程。
加強生態安全屏障區保護修復:開展太行山區人工造林,加強伏牛山南部石漠化治理,推進桐柏-大別山區退化林修復。
系統開展濕地保護修復:加強河湖和水域岸線空間管控,推進濕地保護修復工程,開展退耕還濕、退養還灘、擴水增濕、生態補水,維護濕地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
分區實施生態修復重點工程:劃定南太行區、伏牛山區、桐柏-大別山區、小秦嶺-黃河中游區、丹江-唐白河流域、黃河下游-豫北平原、黃淮平原7個生態修復分區,實施13類共計45項生態修復工程。
系統開展農用地整治:完善田間道路、灌溉與排水、防護林網等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高標準農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
穩步開展農村低效建設用地整治:以農村宅基地、工礦廢棄地及其他低效閑置建設用地為重點,有序開展整治,騰退建設用地,優先保障農民住房、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建設用地需求和復墾增加耕地。
推進鄉村生態保護修復:因地制宜實施河流坑塘疏浚、濕地保護修復、鄉土物種保護、水土污染防治、廢棄礦山治理和地質災害防治等項目。
3.?建筑企業河南省基建市場營銷策略
結合上述國土空間規劃重點與基建市場容量分析,對計劃在河南省拓展基建工程承包業務的建筑企業提出以下市場營銷策略建議——
聚焦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及洛陽、南陽副中心城市,利用政策與資源優勢,積極參與重大基建項目。關注“一圈四區”中的鄭州都市圈及豫西、豫南、豫北、豫東各區域的協同發展,根據各區域特色和需求,定制化提供基建服務。依托多個區域中心城市、縣城形成的“多節點”,拓展業務范圍,構建全方位的市場網絡。
緊密結合河南省的生態空間保護格局,將綠色、生態理念融入基建項目的規劃、設計與施工中。積極參與黃河生態帶、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別山等生態屏障的保護修復工程,提升企業在生態基建領域的競爭力。關注濕地保護修復、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等行動,提供專業化的基建解決方案。
緊跟河南省城鄉產業融合發展的步伐,拓展產業園區、特色小鎮等新型基建市場。利用綜合立體交通布局、水利基礎設施網絡、能源資源布局等規劃重點,開發交通、水利、能源等領域的基建項目。關注縣城及鄉鎮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提供城鄉一體化的基建服務。
與河南省內的大型企業、設計院等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形成優勢互補的產業聯盟。推行EPC、PPP等新型項目承包模式,提升項目的整體執行效率和風險控制能力。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提升項目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注重品牌宣傳、口碑營銷,通過優質的服務和客戶滿意度提升口碑傳播效果,樹立企業在河南省基建市場的良好形象。
※ 參考資料:《河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