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何之 / 楚姣姣
1.?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發展思路
根據《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中提出的總體思路,在2035年前,江蘇省將圍繞“兩心三圈四帶”推動統一的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
兩心是指: ● 太湖丘陵生態綠心——率先推進自然資源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建設。明確城市、重點中心鎮和特色鎮為主體的城鎮發展空間。 ●?江淮湖群生態綠心——加大力度開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建設。促進人口、產業向中心城市和縣城集聚,促進淮洪漣一體化發展,加強小城鎮和鄉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空間保障。
三圈是指: ●?更大力度、更高質量推進南京都市圈建設。提高南京城市能級,帶動周邊城市發展,打造開放包容、協同發展的跨區域都市圈典范。突出發展都市生態農業,重點建設一批現代都市農業園區。 ●?引導蘇錫常都市圈深度融合、一體發展。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設接軌上海、聯系周邊、輻射長江以北的現代化都市圈。協同推進沿江、沿湖、沿河等岸線整治、生態修復,進一步加強重點飲用水源地、重點流域水資源保護。 ●?推動淮海經濟區加力賦能、協同發展。著力提升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發展能級,以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圈層發展。推動徐州加快建設淮海經濟區經濟中心、創新創業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雙向開放高地。加強重要跨境湖泊等流域治理和生態修復,確保南水北調東線水環境質量。
四帶是指: ●?構建揚子江綠色發展帶。持續加強長江系統保護修復,推進長江左右岸、干支流及沿江地區河湖庫協同治理。有序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動揚子江城市群協同發展,著力加快構建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引導跨江融合發展。 ●?加快形成沿海陸海統籌帶。合理利用鹽堿地、灘涂資源,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綜合整治為手段建設江蘇大糧倉。完善交通運輸大通道建設和港口集疏運設施,提升中心城市發展能級,培育壯大臨港新城,引導港產城融合聯動。 ●?整合打造沿大運河文化魅力帶。推進流域水生態修復、岸線整治,在保障運河防洪、輸水、航運等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規劃建設濱水綠地、綠道等,著力打造“江蘇美麗中軸”。 ●?努力建設陸橋東部聯動帶。著力提升出海通道功能,進一步推動連云港海港、徐州陸港、淮安空港協同建設,完善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沿線城市聯系,引導城鎮點軸集聚。
圖:《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圖
2.?規劃重點與基建市場容量分析
江蘇省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規劃,重點加強水利、交通、能源、環境、通信、國防等基礎設施的空間統籌,基礎設施應兼容國防需求,強化對現有軍事設施的保護。
2.1.?水利基礎設施
防洪除澇工程:長江堤防防洪能力提升近期工程、長江河口段(江蘇)整治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吳淞江(江蘇段)整治工程、淮河干流浮山以下段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京杭大運河堤防加固工程、沂沭泗河洪水東調南下提標新沂河治理工程、蘇北灌溉總渠治理工程、洪澤湖周邊滯洪區近期建設工程、固城湖堤防建設工程、江蘇省海堤鞏固工程等。
水生態修復工程:霞客湖湖蕩水系連通與生態修復工程等。
水資源配置工程:江水東引完善東線工程(通榆河)、江水東引完善西線工程(三陽河-大三王河)、江海河-丁堡河整治工程、江海河接通工程、望虞河拓浚工程、南水北調東線江蘇段后續工程、南水北調東線江蘇段一期配套完善工程、江水東引完善水源工程(新通揚運河)等。
2.2.?交通基礎設施
高速鐵路:滬渝蓉沿江高鐵上海經南京至合肥段、南通經蘇州嘉興至寧波鐵路(含如東延伸段)、滬通鐵路二期、上海經蘇州至湖州鐵路、新沂至淮安鐵路、新沂至合肥鐵路宿遷至泗縣段、濰坊至宿遷高速鐵路等。
城際鐵路:上海經蘇州無錫至常州城際鐵路、如東經南通蘇州至湖州城際鐵路、蘇州經淀山湖至上海城際鐵路、水鄉旅游線城際鐵路等。
市域(郊)鐵路:南京至句容鐵路西延線、南京至儀征線(含揚州延伸線)、南京至滁河線、南京至馬鞍山線、無錫至江陰線、蘇州經常熟至張家港線等。
普速鐵路:寧蕪鐵路擴能改造、新長鐵路擴能改造、徐菏鐵路、宿淮鐵路擴能改造等。
鐵路客運樞紐:南京北站綜合客運樞紐、蘇州南站綜合客運樞紐、南沿江城際鐵路金壇站綜合客運樞紐、北沿江高鐵南通站綜合客運樞紐、北沿江高鐵如皋西站(吳窯站)綜合客運樞紐、北沿江鐵路泰州南站綜合客運樞紐、鹽泰錫常宜鐵路泰興站綜合客運樞紐等。
高速公路:濟寧至合肥高速公路徐州至蘇皖省界段、揚州至樂清高速公路金壇至宜興段、揚州至樂清高速公路丹陽至金壇段、南京都市圈環線高速公路蘇皖省界至滬陜高速段、南京至鹽城高速公路、南京至常州高速公路等。
公路過江通道:崇海過江通道、潤揚第四過江通道、潤揚第二過江通道、靖澄過江通道等。
普通國省干線:104國道八卦洲樞紐至瓜埠樞紐段、104國道睢寧城區段、104國道溧陽段、204國道常熟北段、204國道鹽城市區段、206國道徐州賈汪段、233國道淮安繞城段、125省道興化段、226省道響水段、228省道張家港南段、256省道昆山北段、259省道無錫段、344省道新沂段等。
航道:南通港通州灣港區呂四作業區10萬噸級進港航道工程、鹽城港濱海港區20萬噸級航道工程、乍嘉蘇線航道整治工程、秦淮河航道整治二期工程、金寶航線淮安段航道整治工程、德勝河航道整治工程等。
碼頭:南京港龍潭港區擴容碼頭工程、張家港海進江LNG接收站項目(蘇州LNG儲備中心)碼頭工程、連云港港贛榆港區LNG接收站項目碼頭二期工程、鎮江港大港港區碼頭擴容工程等。
通航建筑物及樞紐工程:京杭運河淮安四線船閘工程、通海港區至通州灣港區疏港航道新江海河船閘工程、蕪申線下壩船閘一線船閘改造及配套工程等。
運輸機場:南通新機場、淮安漣水機場、揚州泰州機場等。
防波堤:南通港通州灣港區洋口作業區環港碼頭區防波堤工程、南通港通州灣港區洋口作業區金牛碼頭區防波堤工程、連云港港贛榆港區南防波堤工程、鹽城港射陽港區5萬噸級航道北導堤工程等。
2.3.?能源基礎設施
海上風電:建成以連云港-鹽城-南通沿海地區為主的海上風電基地。新增海上風電在離岸30千米以外或水深大于30米的海域布局。
光伏:統籌推進“農業+”“漁業+”以及采煤沉陷區集中式光伏電站建設,鼓勵在鹽田用海等區域發展海上光伏。
抽水蓄能:積極推進鎮江、連云港等地抽水蓄能電站建設。
核電:加快田灣核電站新增機組建設,建成國家東部地區重要的核電基地。
其他新能源:因地制宜開發利用淺層地熱能、水熱型地熱能及干熱巖,有序開展地熱能發電、供暖等形式的綜合利用。
電網: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實施新增區外來電入蘇工程,大力支持內蒙古自治區、青海省等西北清潔能源基地特高壓直流送電規劃建設。完善省內特高壓電網布局,加強500千伏過江通道支撐,重點建設適應區外來電規模和蘇北大規模新能源接入、滿足全省北電南送需求的500千伏骨干網架結構。
綜合能源基地:重大能源基地優先向沿海陸海統籌帶、揚子江綠色發展帶集中布局。在連云港徐圩、鹽城北部沿海、南通通州灣、徐州沛縣建設綜合能源基地。
天然氣:加快贛榆、如東、濱海、啟東等沿海LNG接收站以及蘇州、江陰、鎮江等沿江LNG儲轉設施建設。鼓勵常州、徐州、淮安等地綜合開發利用鹽穴空間資源,積極推進張興儲氣庫、金壇儲氣庫、豐縣儲氣庫、淮安儲氣庫等重大項目建設。
煤炭中轉基地:在沿海、沿江和沿京杭大運河地區,建設徐州、鎮江、常州、蘇州、南通、鹽城、連云港等煤炭中轉儲備基地。
能源輸送通道:形成沿江、沿海、沿陸橋東部、沿蘇皖四大能源輸送通道。完善蘇北蘇中地區管道建設,聯通蘇南地區管網,聯絡沿海數座LNG接收站和蘇北蘇中其他輸氣管道及重要儲氣庫,預留安徽、河南、山東等省際聯絡線接口,預控中俄東線江蘇段、蘇皖豫輸氣管道、省沿海輸氣管道等天然氣主干管網及分輸支干線路由通道。
2.4.?生態環境基礎設施
污水收集處理設施:保障完善污水收集管網空間供給,統籌安排區域污水處理設施以及污泥處置、再生水利用等配套設施布局。支持開發區完善工業污水處理廠布局,保障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合理空間需求。
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統籌規劃建設高水平、專業化的危險廢物、工業污泥和醫療廢物收貯處置設施,推動建設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
2.5.?農村土地綜合整治
農用地整治:加強農田水利設施、農田防護工程和農田電網建設,完善田間道路,鞏固提升農業生產條件。加大農用地污染防治力度,全面推進秸稈禁燒禁拋、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無害化處置。開展耕地土壤修復、污染超標治理,控制耕地鹽堿化、酸化、水土流失、重金屬污染等問題,提高耕地質量。
農村建設用地整治:規范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等,推進農村閑置低效用地整理。優先保障農村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等設施用地,改善居住條件。
3.?建筑企業江蘇省基建市場營銷策略
建筑企業拓展江蘇省基建工程承包業務,需遵循如下基本原則:(1)積極進入與國家產業政策一致的業務領域;(2)選擇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匹配的項目標的;(3)優先選擇專項債投向領域與納入專項債券項目庫的項目;(4)以新模式、新業態切入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5)創新模式,聯合社會資本參與“三大工程”;(6)優化投融資能力,構建良好生態圈。
結合上述國土空間規劃重點與基建市場容量分析,對計劃在江蘇省拓展基建工程承包業務的建筑企業提出以下市場營銷策略建議——
3.1.?集成專業資源進入水利工程與交通工程基建市場
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較大,建設周期長,需要大量的機械設備和物資材料,對防洪、蓄水、灌溉、發電等方面有特殊要求,對生態環境有一定影響,需要綜合考慮水文、地質、氣象等因素,確保工程的安全性、穩定性和長效性。建筑企業進入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領域需要整合和集成的資源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場、技術、資金、設備、人才、合作和信息等。
● 市場資源:需要了解江蘇省內各地市水利工程的未來年度建設需求和趨勢,掌握投資來源及到位情況,掌握現有競爭對手和競爭格局,建立良好的市場渠道和客戶關系。
●?技術資源:需要具備水利工程設計和建設相關的技術資源和能力,包括水文、地質、水力學、水利工程設計、施工工藝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梢酝ㄟ^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合作研發或與專業機構建立合作關系來獲取技術支持。
●?資金資源:需要具備足夠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能夠承擔項目的投資風險和資金壓力。
●?設備資源:需要擁有或租賃相應的設備資源,確保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
●?人才資源:需要具備相應的人才儲備和培訓機制,能夠提供符合項目需求的人力資源。
●?合作資源:需要與水利工程專業設計單位、分包單位、咨詢公司、監理單位、政府部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形成有效的協作機制,共同推進項目的實施。
●?信息資源: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與知識管理體系,收集、整理和應用水利工程建設涉及的政策法規、技術標準、工程案例等,為項目決策和實施提供支持。
交通工程項目通常規模較大,工程量涉及道路、橋梁、隧道、軌道交通等多個專業領域,投資額較高,因涉及到公眾出行安全和交通安全,安全性要求、質量要求技術要求和施工難度也相對較高,項目招投標流程和合同管理相對嚴格和規范,需要整合大量材料和設備資源。建筑企業進入交通工程領域時,需要整合和集成的資源和進入水利工程領域存在共性,但在技術要求、資源需求、環境因素和項目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尤其是在供應鏈資源方面,要求建筑企業建立充足的勞務分包商、材料供應商、設備租賃商合作資源;在風險管理資源方面,要求建筑企業擁有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制定有效的風險應對策略,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
3.2.?聚焦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業務“融投建管運”一體化發展
開展江蘇省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市場調研,收集關于海上風電、光伏、抽水蓄能、核電及其他新能源,以及電網、綜合能源基地、天然氣、煤炭中轉基地、能源輸送通道等在建和規劃中的項目信息、政策法規、行業動態等。分析調研數據,評估不同需求方向的潛力和增長趨勢,確定市場的發展趨勢和熱點領域。加強與江蘇省能源基礎設施行業協會、中國能源研究會、江蘇省能源研究會、江蘇省工程管理協會、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河海大學能源與電氣學院等機構的資源對接,及早獲取市場信息。
與政府相關部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了解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爭取政府支持和項目訂單。與江蘇省內的能源企業、電網公司等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共同推進能源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與項目建設方合作積極開拓融資渠道(包括銀行貸款、債券發行、股權融資等),合理配置資金資源,降低融資成本,爭取更大的工程總承包項目規模。關注能源基礎設施領域的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提高項目的核心競爭力。
重視能源專業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創新業務模式和服務模式,提供定制化的能源基礎設施解決方案,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服務模式,擇機進入運維托管或資產持有,與合作伙伴共同推進能源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3.3.?打造核心能力開發生態環境基建、土地治理基建業務
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基建項目不僅追求經濟效益,還考慮生態、社會和環境等多方面效益;項目通常涉及多領域(如土地利用、水資源、交通、農業等),需要進行綜合規劃和布局,且要求采取一系列生態保護和修復措施;項目受地域性影響較大,不同地區的生態環境和農村土地條件存在差異,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方案;通常需要較長時間和大量投資,并且回報期較長;受到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制約,且需要充分聽取當地居民的意見和建議,面臨較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要求建筑企業開展深入的市場調研,了解江蘇省各地當前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程的市場需求、政策支持和投資環境,嚴謹分析項目的可行性、盈利前景和社會效益,為項目的決策提供依據,根據市場調研結果和企業戰略規劃,選擇適合自身的項目進行開發。
生態環境基建、土地治理基建業務專業性要求高,要求建筑企業建立專門的項目管理組織,配備商務、技術、財務等方面專業人才、物資和設備,根據項目定位和目標制定詳細的經營方案。同時,需要選擇具有相關經驗和資質的合作伙伴,共同參與項目的開發。
根據項目需要,建筑企業要制定合理的融資方案,籌集項目所需資金,識別和分析項目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