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巍
上篇論述中,筆者和各位分享了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企業一把手親自主導,從組織上要構建“業務IT一體化”,圍繞“業務對象—業務過程—業務規則”構建數字化轉型三方面內容,本篇文章,筆者想和各位分享以“用戶”為中心、構建業務場景與實施落地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以“用戶”為中心
以用戶為中心,首先就是最大化提升“體驗”的價值。比如:員工打卡,一般企業的做法是有一個打卡機,或者進入辦公區域后用手機打卡,但華為認為這遠遠不夠,因為對于員工這個用戶來說,他們最想要的是不打卡,那么圍繞這個用戶“體驗”,同時還要兼顧考慮企業需要員工考勤打卡這兩個彼此矛盾的需求,應該如何設計這個簡單的系統呢?華為設計了“無感打卡”,例如:員工的車進出公司辦公區域后,系統有智能車牌識別系統;進出公司大門有自動人臉識別系統;員工手機或電腦只要能連上公司WiFi,就能自動打卡等等,這就是以“用戶”為中心,以“用戶”為中心的核心要義是,系統的開發不是聚焦產品功能,而是關注“體驗”這個切入點來設計。
以“用戶”為中心,還意味著“賦能”用戶。比如:公司一位新員工剛入職,那么如何開展工作不清楚;一位員工剛剛晉升,不知道如何領導團隊;一位銷售人員談好合同了,不知道如何找到合同模板等等,針對這些情況,一般企業的做法是,在辦公平臺上有很多的介紹文檔,員工可以自己搜索或查看,華為之前也是這么做的,但后來發現,很少有人會去搜索查找,后來華為由“人找知識”,轉變成“知識找人”,即設計了推薦功能,先對用戶進行畫像定義,然后定點推送相關的文檔。例如:新員工不知道跨部門合作找誰,系統會自動把各部門通訊錄推送給他;新晉升的員工,系統會自動把團隊管理的課程及培訓安排推送給他;銷售人員談好了客戶,系統自動給他推送合同模板等等。這些服務簡潔、流暢,但帶來的體驗卻是與眾不同的。
啟發:建筑企業也應該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通過智能建筑、智慧化服務打造“以人為本”的價值體驗,同時,建企的數字化轉型還可以繼續拓展至智慧工地等領域,不斷賦能項目提升管理水平,創造管理效益。
二、不只是對準業務, 更要對準業務場景
其實對準業務只是初級階段,更重要的是要對準業務場景。業務場景除了包括企業的生產線管理、倉儲管理、客戶服務等業務功能,還包括企業各種經營活動中會遇到什么問題,要采取怎樣的行動,以及會帶來什么價值。例如:很多企業都有一個能夠顯示各種經營數據的大屏,上面還會顯示各種圖形報表,但加入“業務場景”的大屏是可以轉變成一個作業平臺的,如果某個數據出現異常,或某個項目出現風險,大屏是能夠自動預警,并且相關人員能夠通過大屏直接聯系到責任人,同時還能夠連接專家進行遠程支持,這種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連接效率,解決現場真實發生的問題,才是對準業務場景的真正意義所在,也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真正價值。
對準業務場景的落地實施,不僅僅需要IT人員深度參與,業務人員、運營人員也要深度參與,但更重要的是“錢”的問題,很多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成本居高不下,其根本原因是公司在花錢,業務部門不承擔任何費用指標責任,而且更惡劣的情況是,很多業務部門還會因為錢而惡意的申請數字化轉型項目,因此華為要求每個業務部門要自己承擔數字化項目成本。當然如果是跨部門項目、公司戰略性項目,公司還是會承擔大部分數字化費用的。最后,關于數字化項目立項與執行階段,華為會引入第三方公司進行評估,以確保項目開發符合公司發展的整體利益,并確保系統的非重復性建設。在項目結束驗收階段,系統使用部門和審計部門要共同驗收,以確保系統最終切實的對準了業務場景。
啟發:建筑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也同樣需要對準業務場景,要圍繞業務需求構建業務場景,圍繞業務場景構建作業平臺,同時在落地實施過程中,要將系統開發成本盡量轉移至業務部門,并考慮引入第三方公司參與項目的立項、執行與驗收階段。
由此可見,建筑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僅可以借鑒其他行業的“以用戶為中心”,構建面向業務場景的數字化管理平臺等做法,還可以結合多年來建筑行業積極倡導及推行的智能建筑、智能機器人、智慧工地等智慧技術及產品,共建“數字企業”。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