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盧小濤
縣域經濟是指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紐帶、農村為腹地的一種行政區劃型經濟,是“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接口橋梁,是典型的區域經濟、特色經濟、個性經濟、差異經濟??h域是我國資源稟賦最豐富的區域,占據國土總面積的93%,布局我國84%的世界自然遺產、77%的國家風景名勝區、68%的國家森林公園、70%的人口和45%的地區生產總值??h域的發展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對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縣城建設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縣城建設的任務舉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從國家層面看,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2022年7月,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十四五”時期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推動城鎮化質量不斷提高。
從地方層面看,2022年7月,湖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鼓勵各縣(市)競相發展,實現弱縣趕超、強縣跨越,力爭到2025年縣域地區生產總值500億元、200億元、100億元以上的縣(市)分別達到20%、65%、95%。2022年6月,遼寧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省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和發展活力明顯增強,共同富裕程度、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美麗鄉村建設實現新突破,主導產業支撐帶動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大幅提升。2022年7月,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領跑者”企業培育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3年,培育上市企業8至10家(上海、深圳、北京證券交易所及境外主要證券交易所)。全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3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3500家,“領跑者”企業研發投入占比達到3%;到2025年,上市企業達到30至50家。全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5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5000家,“領跑者”企業研發投入占比達到3.5%。2021年,浙江省牽頭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深入實施做大產業擴大稅源行動和提升居民收入富民行動,“一縣一策”推動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基本構建了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1+2+26+N”政策體系。2019年7月,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至此,我國縣域經濟發展領域,形成了從國家到地方,涵蓋專項規劃、指導意見、實施意見較為完整的政策體系。
從目前我國縣域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看,補短板、強弱項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選擇。我國縣城數量多、規模不等、發展水平差距大,難以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當前,我國縣城發展主要存在以下突出問題:一是市政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補短板的任務較重;二是產業特色優勢不足,缺少實力強的特色優勢產業;三是產業平臺低效發展,產業集聚能力偏弱、綜合效益偏低;四是公共服務供給不足。
從國家及地方政策、規劃看,縣域經濟發展的重點工作包括:一是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穩定擴大縣城就業崗位;二是完善市政設施體系,夯實縣城運行基礎支撐。包括完善市政交通設施,暢通對外連接通道,提高縣城與周邊大中城市互聯互通水平,擴大干線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等覆蓋面;健全防洪排澇設施,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加強老化管網改造,推動老舊小區改造,推進數字化改造。三是強化公共服務供給,增進縣城民生福祉。包括完善醫療衛生體系,擴大教育資源供給,優化文化體育設施,完善社會福利設施等。四是加強歷史文化和生態保護,提升縣城人居環境質量。包括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打造藍綠生態空間,推進生產生活低碳化,完善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增強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等。五是提高縣城輻射帶動鄉村能力,促進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
總體看,市政及交通設施、防洪排澇、民生工程(老舊小區改造、醫療衛生、文體教育)、水務環保工程是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也必將成為我國縣域經濟投資建設的重點。
1.踐行國家戰略,優化經營體系,深化業務布局
充分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條件,發揮好專業優勢,圍繞屬地內重大戰略和縣域產業特色,推進營銷機構前移,構建由省會城市到地級市、較大縣級市的系統營銷網絡,完善區域營銷機制,打造獲取第一手項目信息高質量渠道,推進重點區域屬地化深耕細作,由經營項目向經營城市轉變。再者,圍繞區域內社會和民生熱點、痛點、難點,深化業務布局,有序提高市政交通、生態環境業務。創新合作模式,以與地方企業混改、項目合作、股權合作等方式積極獲取優良資產運營及資源類等業務,強化企業與區域發展的紐帶關系。
2.強化資源整合,深化央地合作,發揮“頭雁”作用
在融入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作為國有企業要主動承擔起強鏈補鏈固鏈重任,積極尋找外部優質產業鏈資源,建立并動態管理外部資源庫,為區域供需對接、招商引資等奠定基礎。積極通過資金對接、產業對接、技術對接、智力對接,發揮在區域功能區建設、重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民生工程建設的主力軍作用。通過社會公益、救助扶貧、慈善捐贈、抗震減災等,向區域提供更廣范圍的公共服務。協同地方政府積極推進區域市場環境建設,助力區域建設一個市場公平的競爭環境,持續增強央地粘性。
3.落實“雙碳”戰略,推進數字化轉型,助力高質量發展
作為傳統的工程企業,在融入縣域經濟發展中,要切實推進既有建筑節能管理和綠色化改造,在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領域加大投入力度,積極通過科學技術進步成果和手段,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技術體系,以新發展理念贏得市場認可。同時要充分尊重所在區域經濟發展的結構規律、現有產業基礎、要素稟賦、規劃要求等內容,強化高端對接,積極參與地方數字化規劃,以數字化示范樣板項目引路,圍繞典型應用場景打造數字化綜合服務能力,以全周期的綜合服務方案贏得當地政府的信賴。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