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叢厚陽
本文為慧樸企業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叢厚陽在全國第五屆工程建設行業企業家智會上的報告,文字略有刪節,經其本人確認。
今天的報告主題是把握“三新”機遇,以管理創新開創企業發展新局面,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匯報一下我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簡稱“三新”)的理解,第二部分談一下“三新”能夠給工程企業帶來哪些重要機遇,第三部分探討一下工程企業如何更好地把握“三新”機遇。
新產業(我們一般特指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前沿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隨著宏觀形勢、我國國情、科技及經濟的發展,新興產業的內涵也在不斷拓展,當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技術、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航空航天、海洋裝備九大產業。
新業態是指基于不同產業間的組合、企業內部價值鏈和外部產業鏈環節的分化、融合、行業跨界整合所形成的新型企業、商業、產業的組織形態。新模式則是指利益相關方新的交易結構,新模式要關注總價值創造,要注重創造全局性增量。新產業、新業態與新模式是相輔相成的,相互融合,新產業需要新業態和新模式來支撐和推動,而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也離不開新產業的發展環境,對于工程建設企業來說,要發展新產業、新業務,需要熟悉、適應新業態、新模式,更要調動整合企業內外部資源開展業態和模式創新。
當前,工程建設行業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房地產投資持續下行,傳統基建業務市場增量快速下降,歷史累積風險亟待消化解決,行業產能過剩,進入低增量、高存量發展階段。建設項目的建用標準與技術含量逐步提高,綜合性和專業性不斷增強,對市場主體的要求愈發嚴格。更多國內工程企業轉向海外發展,用國內競爭方式參與國際市場,項目虧損、品牌形象受損等問題屢屢出現。工程建設企業跨界發展,混業經營,同質化競爭,產值利潤率普遍下滑,現金流緊張,“內卷”加劇,行業企業優勝劣汰加快、轉型升級緊迫。2024年上半年,全國共有1150家建筑企業破產重整,其中特級企業4家。
近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在國家政策推動下加快發展。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13%,“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目標比重要超過17%。2023年中央企業、地方國企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分別為2.18萬億元、0.73萬億元,占投資總額比重分別達35.2%、17.1%。國務院國資委近年來密集部署中央企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關工作,積極研究出臺一攬子支持政策,籌備設立專項基金,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布局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2018-2023年,中央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投資規模年均增長25.51%,占全部投資比重由12.8%提升至35.16%。
以房建、市政、公路基礎設施等為核心主業的傳統工程建設企業,如果不能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積極搶抓市場新機遇、加快業務轉型與管理創新,將逐步與市場脫節,面臨發展危機,甚至被市場淘汰。
展望“十五五”,從全球發展大勢來看,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是工程建設行業發展的必然方向;從國家政策來看,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十五五”時期的重大課題;從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的角度來看,參與國際高端市場競爭,帶領中國標準、技術、裝備走出去,是建筑強企的使命責任;從行業競爭態勢來看,打造專精特新企業、業內重組、跨界整合等情況將成為行業常態,大型建筑集團將加快培育產業龍頭子企業;從世界一流企業發展路徑來看,集團型企業相關多元化、“投建營”一體化、業務國際化、管理現代化是必經之路,構建施工承包和投資運營互相支撐、國內與國際互相聯動的業務組合是大勢所趨。對多數工程建設企業來說,“十五五”也許需要的是“生存戰略”。而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是生存與發展的關鍵。
“三新”對工程建設企業有哪些重要機遇呢?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目錄中的產品和服務為工程企業業務布局指明了方向,各工程建設企業可按圖索驥。除此以外,這里總結六大類重要機遇,供大家參考。
1.新產業發展所需 基礎設施建設增長迅速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迅猛發展離不開包括基礎網絡、網絡設備、IT設備、電力設備、制冷設備、機房在內的基礎設施支撐,因此高端實驗室、實驗基地、中試基地、數據中心、數字化工廠等建設需求將保持持續增長。以數據中心為例,2021年我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達到近1800億元,同比增長24%;2022年市場規模超2200億元,保持較高增速,預計2024年中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此外,隨著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無塵車間、潔凈廠房、潔凈室、高標準實驗室、研發中心、新材料園區、生物醫藥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如燃料儲存設施、大型實驗基地)建設需求持續擴大。
2.融合新技術新材料類的 新型基礎設施加速發展
新型基礎設施是我國“十四五”時期的建設重點,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基于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智慧交通、智慧水務、智慧水利、智慧物流、智慧市政、智能建筑、綠色低碳建筑等成為深化新型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以智能建筑為例,從投資結構來看,2023年全國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及物聯設備投入達到接近5000億元人民幣,軟件投入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根據相關規劃,“十四五”期間,預計建設智能化道路4000公里以上,建設智慧多功能燈桿13萬基以上,累計建成公共充電設施150萬個;到2029年中國智慧城市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3萬億元。
3.新能源、綠色環保產業發展 帶動基礎建設需求持續增長
2023年全國在建和年內擬開工能源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約2.8萬億元。2024年全年風電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預計將達到2億千瓦以上,新能源強制配儲要求落地,儲能新增規模預計將達到3000萬千瓦。根據國家相關規劃,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工程市場空間廣闊(尤其是深遠海風電目前還是廣闊的藍海)。2022年,我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22萬億元;2023年在214家環保上市公司中,有113家企業營業收入同比減少,占比52.8%,而2023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加的企業則有100家,占比46.73%,比上一年增加近12個百分點,整個產業正在由“規模時代”向“效率時代”轉變。“十四五”后期,生態環保行業將主要面向水利水務、生態城鎮建設、流域綜合治理、土壤修復、城市污水、污泥處理、固廢處置等領域展開。
4.傳統建筑應用性改造 處于重要窗口機遇期
隨著我國新建房屋數量的下降和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未來建筑市場格局將逐漸從新建建筑為主轉變為以既有建筑功能、節能、低碳、綠色、智能化等改造及維修為主,?傳統建筑改造市場規模有望長期釋放,市場空間巨大。2023年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提到,我國超過1/3的存量建筑不滿足節能建筑標準;國務院2024年發布《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業、農業、建筑、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斗桨浮分赋鲆宰≌娞?、供水、供熱、供氣、污水處理、環衛、城市生命線工程、安防等為重點,分類推進更新改造,推進各地自來水廠及加壓調蓄供水設施設備升級改造;以外墻保溫、門窗、供熱裝置等為重點,推進存量建筑節能改造。而隨著先進復合材料、納米材料、可再生能源材料、透明陶瓷材料、智能材料生產技術的突破,傳統老舊建筑物也將具備更多的改造、升級選擇。
5.存量建筑蘊藏檢測、監測、 病害處理、運維新市場機會
2022年我國居住建筑存量市場為481.67億平方米,公共建筑存量市場為114.07億平方米,擁有公路橋梁103.3萬座,總長約8576萬延米,其中特大橋8816座,總長約1621萬延米,鐵路營業里程15.9萬公里,高鐵達到4.5萬公里,公路隧道24850處、2678.43萬延米···。盡管標準設計壽命逐步延長,但隨著過度使用、不規范使用,加之自然災害侵襲等,超過20年以上使用期的建筑物極易出現某種程度的彎曲變形、表面開裂、墻體脫落,附屬配套設備、機器逐步老化等問題。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老舊基礎設施裝置傳感器、老化測試儀、智能監測實時跟蹤平臺等,成為我國提升存量建筑物安全運維管理水平的關鍵。
6.伴隨裝備、材料、技術等突破, 潛在重大工程有望提上日程
隨著高端裝備制造技術的突破,過往因技術難度較大、綜合效益不明等擱置或遲遲未提上議程的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如深海隧道工程、超級高鐵工程、全域直飲水工程、農業節水工程、現代化農業工程、深海平臺工程、光伏高速公路工程等有望在加快推進。從技術角度考慮,涵蓋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煙臺到大連跨海通道工程、瓊州海峽跨海大橋工程、藏水入疆(紅旗河工程)等系列大型基礎設施工程,有望隨著工程機械設備、配套運維設備等高端設備的技術突破,而被納入我國新的建設規劃中。
面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多數工程企業都處于被動適應狀態,傳統的招投標模式下,企業存在較強的經驗主義和路徑依賴,在觀念意識、經營策略、項目策劃能力、人才儲備等方面還有諸多短板弱項,能否快速鍛造長板、在“三新”方面構建先發優勢已經成為傳統工程建設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要在“三新”這個相對新的賽道中搶占先機,建議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1.戰略引領,制定 切實有效的扶植政策
要做好戰略研究,戰略研究不透,要么腳踩西瓜皮,走到哪看到哪;要么不敢投入,因為還沒有研究清楚;要么就是都要加快發展、大力發展,資源投入沒有重點,影響企業戰略布局。建議工程建設企業通過自有團隊或借助外部專業力量加強政策研究,緊密關注國家關于“三新”方面的政策導向和資金支持方向,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與自身能力和資源相匹配的細分領域,或自身能力資源不匹配但細分領域空間很大的新市場,分析產業鏈圖譜和自身戰略定位,鎖定目標客戶群體,明確發展目標與實施路徑?!叭隆睒I務具有前瞻性、示范性、收益不確定性,企業需要在投資政策、資金支持、組織保障、考核評價、專項激勵、責任豁免方面制定切實有效的扶植政策,激發企業“三新”發展動力與潛力。例如,在投資方面,予以優先立項、快速決策,對于“三新”項目適當降低項目預期投資收益率、內部收益率等指標;在市場營銷方面,對在“三新”業務有貢獻的單位及人員,公司營銷系統年度績效考核計算營銷任務時,可按照特殊折算:例如,第1個中標項目按照中標合同價的300%折算營銷考核指標,第2-4個中標項目按合同價的200%折算營銷考核指標……;對于戰略性新興業務項目,如需股權出資,資金成本按照相關政策減半收取……。行業標桿企業中國電建股份公司開展戰新業務的支持政策、專項考核辦法、戰新業務發展評估及產業鏈圖譜研究分析,其2023年度戰新業務營收占比已經超過了35%(慧樸咨詢正在協助中國電建開展戰新方面的咨詢服務)。
2.資源整合, 加強業態模式創新
“三新”業務的最大特點是跨專業跨界融合。工程建設企業應根據自身主責主業、相對優勢和市場定位,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包括與外部大型產業集團(如現代智能制造、新能源與新動力、交通運輸與物流、科技與互聯網等)、專業機構(如文旅、康養、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航天航空)、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構建造多元化的產業資源庫、生態圈,多渠道、多方位推動業態與模式創新,通過研投建營一體化、“股權+施工一體化”、EPC+O、EMPC、BIM+EPC等形式,積極拓展BOT、F+EPC、TOD、EOD、SOD、AOD等模式,以標桿項目樹立示范效應,通過模式復制與迭代搶占市場。如在新能源產業,加強與“五大六小”發電集團的戰略合作,整合上游資源(如新能源設備制造商、材料供應商等),拓展下游市場(如新能源項目運營商、氫能生產應用商、電力公司、化工企業等),提供從項目前期對接到建設再到運營的全周期綜合產業園、綜合能源管理增值服務。業態模式創新的一個關鍵是要對客戶(尤其是大客戶、戰略客戶、“三新”業務客戶)、產業鏈上的各類相關合作方作為戰略資源對待,明確企業責任分工并進行精細化統籌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將資源變成自身能力,將能力轉化成業績。
3.組織適配,重構 企業管理與科技創新能力
組織是落實戰略的載體,組織結構要與企業的戰略相匹配,與企業的發展階段相適應。對于“三新”業務,要構建適應性組織,或成立新部門,或在現有部門的職責中明確“三新”業務方面的新職責。對于集團型公司,通過科學分析,研究是否成立新公司或事業部,承載戰略性新興業務主體責任,或賦予現有分子公司新的功能定位。對于“三新”業務,要建立新的制度體系,優化業務流程、管理流程與權責劃分,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對不同業務采用差異化的管控模式,提升企業對“三新”業務的組織管理能力。將科技研發費用實實在在用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培養、新業務市場開發、高級別標準制定等方面,減少純“獲獎”性支出。狠抓“三新”方面創新成果轉化,實事求是開展科技創新效益統計分析,通過科技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與品牌效應。行業頭部企業要積極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行業排名靠后的企業可采取“跟隨策略”,降低試錯成本,避免錯過大勢。
4.以人為本,立足人力資源 推動管理變革
工程企業應圍繞“三新”業務需要,加強人力資源專項規劃及“三新”業務崗位工作分析。對于傳統主業,實施精細化管理,提高標準化、信息化、數字化水平,減員增效,提高人均勞動生產率,打造低成本、高品質競爭優勢,從而為“三新”業務發展挖掘內部人力資源空間。人力資源的轉型既是工作難點也是潛在金礦。在“三新”業務培育期,建議設置差異化的員工薪酬激勵與績效考核體系,通過深化改革與管理創新激發員工“轉型”動力。加大“三新”人才引進與培養,積極研究采用年薪制、協議工資制等方式,對頂尖人才在薪酬激勵方面給予“一事一議”“一人一議”確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且可考慮不列入年度用工計劃及工資總額,體現“三新”業務人才配置的戰略導向。對承擔“三新”任務取得突出成績的單位給予專項特別獎勵,用于“三新”關鍵崗位和作出杰出貢獻人員的激勵。員工學歷教育、崗位培訓、取證培訓、職稱評審等方面,優先考慮“三新”業務相關人員,激發員工的創新活力和“創業”熱情,打造高效、專業的“三新”團隊。
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工程建設企業來說是一項系統工程,關系到企業能否活下去、活的好、活得久,各工程建設企業只有戰略引領、制定切實有效的扶植政策,資源整合、加強業態模式創新,組織適配、重構企業管理與科技創新能力,以人為本、立足人力資源推動管理變革,尤其是企業“一把手”、主要領導要親自抓,統籌全公司資源培育能力、構建相對優勢,才能“既不找死、也不等死”,打造更抗風險、更可持續、更有效益的業務組合,行穩致遠,實現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