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巍
一、新基建的內涵
新基建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簡稱,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新基建相對于傳統基建,更強調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改造,實現對產業的賦能。即:通過改善和優化產業的研發環境、制造環境和應用環境等,促進我國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力爭在國際上搶占產業發展先機。
新基建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是信息基礎設施。包括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值得注意的是,新基建的內涵和外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將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快速發展持續演變。
目前,新基建的核心領域主要集中在5G網絡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其中:
5G網絡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機房、供電、鐵塔、管線的升級改造;5G基站、核心網、傳輸等基礎網絡的建設;圍繞5G的工業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圍繞物聯網的云、網、端等新型基礎設施,圍繞車聯網的車、路、網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
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機房樓、生產管理等數據中心建設;大數據研發及產業建設項目等。
AI的建設內容主要包括:AI芯片、智能化平臺等基礎研究/研發中心建設;AI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等。
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工業互聯網網絡建設、平臺建設、試點示范項目建設等。
特高壓的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換流站建設、電氣設備安裝、變電站擴建等。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主要包括:充電場站、充電樁建設。
二、新基建的市場規模
新基建的市場規模龐大,“十四五”(2021-2025)期間投資總額將達到10.6萬億元,占全社會基礎設施投資的10%左右。其中:七大“新基建”核心領域直接投資將達10萬億元左右,帶動投資累積或超17萬億元。
5G基站建設:根據“十四五”規劃,我國5G基站建設的目標是力爭到2025年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到26個。按照14億人口計算,到2025年,中國的5G基站數量將達到約364萬個,截止到2024年第一季度,我國基站數已達到364.7萬個,已完成預期目標,因此該領域預計將不會帶來較大的市場空間,但圍繞5G基站帶來的相關基礎設施升級預計會帶來一定的市場發展空間。
人工智能:2022年,中國AI基礎設施行業市場規模為1117.8億元,按照每年39.98%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2024年將達到2190億元,2025年將達到3067億元。AI基礎設施建設在未來5-10年將依然處于技術與投資發展快速增長期。
工業互聯網:2023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9849.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9%。特別是工業互聯網平臺,保持了高速增長,市場規模達到1467.6億元人民幣,市場增速達到34.7%。未來三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將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1218億元,2025年將達到12778億元。
特高壓:"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規劃建設特高壓工程“24交14直”,涉及線路3萬余公里,變電換流容量3.4億千伏安,總投資達到3800億元。其中:2024年和2025年預計至少核準開工4條直流線路,投資額有望達到1152億元和1251億元。
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新增1.2萬公里高鐵鐵路里程,其中:2021-2023年,我國高鐵新增里程數約為7079公里,預計2024年將新增2820公里,2025年將新增2100公里,按照每公里投資1.1至2.1億元計算,2024年投資額預計在3102億元至5922億元;2025年投資額預計在2310億元至4410億元之間。城市軌道交通方面,“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新增3400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2021-2023年,我國新增軌道交通2829公里,預計2024年和2025年將新增570公里,按照每公里約7億元的建設成本,預計投資額將達到3990億元。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2022年,我國充電樁市場規模為372億元,相比去年增長69%;2023年市場規模431億元,增長率16%;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517億元,增長率20%;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608億元,增長率18%。
大數據中心:我國大數據中心的市場規模在持續增長,2021年為1500億元;2022年為1900億元;2023年為2407億元;預計2024年將達到3048億元。2025年將達到5952億元。
三、新基建的政策梳理
新基建首次被提及是在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接著被寫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
2020—2022年為應對新冠疫情對經濟發展的沖擊,新基建得到國家層面的更多重視,被寫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笆奈濉币巹澓?/span>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并圍繞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布局建設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
全國多個地區自2020年起陸續出臺相關措施,引導新基建發展。例如,上海在完成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的基礎上,發布了《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將提供更多機會給社會主體參與上海市新基建重大項目建設,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資新基建。河南省發布《河南省重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速行動方案(2023—2025年)》,對5G基站累計數量、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量、智能充電樁數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數量等指標設立目標。福建省發布《福建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對5G基站建設數量、互聯網省際出口帶寬、高性能計算峰值算力等提出了具體目標。
四、建筑企業如何進入新基建領域
1、做好政策與市場分析工作
建筑企業可以組建專門的研究團隊,持續關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政府部門發布的相關政策文件,理解新基建的發展方向和宏觀布局,積極研究地方關于新基建的相關政策,明確各地關于新基建的重要發力點和建設領域。
做好市場分析,識別潛在的業務增長點。新基建建設領域廣泛,建筑企業應評估好各地、各細分領域的市場空間和市場機會,同時應積極關注地方政府部門對新基建項目的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
2、找準業務切入點
建筑企業可根據自身的資源和稟賦能力,選擇新基建中的一個或幾個細分市場進行深耕,如專注于智慧交通系統的建設或新能源發電設施的建設等。對于傳統型建筑企業,可考慮與具有特定技術或當地市場優勢的企業通過合作,通過共享技術資源和市場資源快速切入當地市場。
3、加強自身的技術升級
加強技術研發與創新,掌握與新基建相關的各種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例如:適用于5G基站建設的快速施工技術,適用于數據中心的高效冷卻系統,探索預制構件的智能制造等。
4、加強品牌建設與宣傳
明確企業在新基建領域的品牌定位,如技術領先/創新者、綠色環保先鋒等,形成獨特的品牌形象。通過成功的新基建項目案例,展示企業的實力和優勢,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利用線上線下多渠道進行品牌宣傳,包括參加行業論壇、發布行業報告、社交媒體推廣等,積極擴大品牌影響力。
五、小結
新基建作為我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其發展態勢和市場潛力不容忽視。新基建涵蓋的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建筑企業應緊抓機遇、積極謀劃,做好各項應對措施,力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一席之地。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