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楚姣姣
中國建筑是我國最大的建筑央企,2023年完成新簽合同額4.32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完成營業收入2.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2%;完成利潤總額930億元,同比增長4.7%,規模利潤位列八大建筑央企之首,且遠高于其他建筑央企,同時穩居ENR“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首位。
2021年,中國建筑提出“一創五強”戰略目標,突出主責主業,適度拓展與主業密切相關的新興業務領域,包括新材料、新裝備、新能源、新基建、數字化、生態環保等,力爭到“十四五”末成為重要業務板塊。
2022年,中國建筑提出持續鞏固房屋建筑領域的絕對優勢地位,持續把基建業務作為轉型升級的重心,發展成為穩住基本盤的支柱力量,鞏固城市軌道交通、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領域的領先地位,加快提升公路、鐵路、水利建設領域綜合競爭能力和市場份額,成為新能源、智慧交通、通用航空等新興基建市場杰出代表者。
2023年,中國建筑提出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拓展力度,重點拓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戰新產業,到2025年,打造一批具有強大輻射帶動作用的戰新產業增長極。
下面將對“十四五”以來中國建筑業務結構變化進行分析。
一、業務結構
中國建筑業務結構分為房屋建筑業務、基礎設施業務、房地產業務、勘察設計業務。2020-2023年,房建業務新簽合同額由20779億元增長至26894億元,復合增速為9.0%;營業收入由10011億元增長至13837億元,復合增速為11.4%?;I務新簽合同額由6798億元增長至11685億元,復合增速為19.8%;營業收入由3484億元增長至5566億元,復合增速為16.9%,均高于房建業務復合增速。基建業務新簽合同額占比由21.2%增長至27.0%,營業收入占比由21.4%增長至24.6%,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
圖1:2020-2023年中國建筑新簽合同額與營業收入構成
二、房屋建筑業務
針對房建業務傳統主業,中國建筑積極應對傳統住宅類產品市場波動風險,堅持“高端市場、高端客戶、高端項目”的市場營銷策略,聚焦中高端“新房建”領域,持續鞏固超高層、高科技工業廠房、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等中高端房建領域的領先地位,2023年,公共建筑類產品新簽合同額達到18691億元,占比由2022年的63%進一步提升至69%。
中國建筑進一步細化房建業務產品結構,將房建業務分位住宅、保障性住房、工業廠房、科教文衛體設施、商業綜合、其他(市政配套建筑等)6個一級類別及若干個二級類別,2023年,除住宅、保障性住房兩類傳統住宅類產品及其他類別外,工業廠房、科教文衛體設施、商業綜合三大產品類別新簽合同額均在5000億元以上,占比均在20%左右,房屋建筑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
?圖2:2022與2023年中國建筑房建業務新簽合同額構成
三、基礎設施業務
針對基建業務轉型升級重心,中國建筑堅持“頂層設計、高層互動、分層對接”的策略,強化引領統籌,聚焦細分賽道,著力塑強基建支柱優勢,積極拓展市政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等基建傳統領域,2023年新簽合同額達到5427億元;積極搶抓能源工程、水務環保工程、水利水運工程及其他(石油化工工程等)基建熱點領域,2023年新簽合同額達到6258億元,基建業務新簽合同額占比持續提升。
2023年,中國建筑能源工程(光伏發電、風電、核電工程等)完成新簽合同額2697億元,同比增長151.4%,占基建業務新簽合同額比例由2022年的10.6%提升至23.1%,占中國電建太陽能發電、風電業務新簽合同額的68.3%(中國電建作為以能源電力業務為傳統主業的建筑央企,2023年太陽能發電、風電業務完成新簽合同額3947億元)。
2023年,中國建筑水務環保、水利水運工程完成新簽合同額1658億元,同比增長28.9%,占基建業務新簽合同額比例由2022年的12.7%提升至14.2%,占中國電建水資源與環境業務新簽合同額的107.1%(中國電建作為以水利水電業務為傳統主業的建筑央企,2023年水資源與環境業務(水利、水環境治理等)完成新簽合同額1548億元)。
圖2:2022與2023年中國建筑基建業務新簽合同額構成
中國建筑立足主責主業發展優勢,把握行業發展新趨勢,敏銳捕捉衍生業態新機遇,持續加大新業務拓展力度,在公司內部大力營造勇于探索、鼓勵創新、包容失敗的創新氛圍,實行分類施策,在資源投入、績效考核、管理流程等方面適當給予特殊考慮,不斷探索新業態、培育新動能,是國內建筑企業新興產業拓展及業務轉型升級的標桿典范。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