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標桿建筑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策略
?中交集團、中國建筑和中國鐵建三家建筑央企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展現了以下共同點:
響應國家戰略:三家企業均積極響應國家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將其納入公司的發展策略和日常運營中,體現了央企在國家綠色低碳轉型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明確目標與路徑:每家企業都設定了具體的碳達峰目標,并制定了詳細的行動方案和實施路徑。這些方案涵蓋了產業結構調整、綠色技術創新、能源管理、碳資產管理等多個方面,旨在實現企業的全面綠色轉型。
產業結構優化:三家企業都在努力優化產業結構,減少高碳排放項目,增加綠色低碳項目比重,發展綠色建筑、智能交通、環保工程等新興產業,推動產業鏈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升級。
技術創新與研發:企業均加大了對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投入,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克和創新,以技術創新驅動企業的綠色低碳發展。
碳資產管理:三家企業均重視碳資產管理,通過建立碳排放監測、報告和核查體系,參與碳交易市場,實現碳足跡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國際合作與交流:企業通過參與國際合作項目和交流活動,引進國際先進的低碳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和服務的國際化。
員工培訓與文化建設:企業均注重提升員工的綠色低碳意識和技能,通過培訓和文化建設,引導員工參與節能減排活動,形成綠色低碳的企業文化。
監測、評估與改進:三家企業都建立了監測和評估機制,定期檢查碳達峰行動方案的實施效果,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調整和優化,確保持續改進和目標的實現。
保障措施:為了確保行動方案的有效實施,企業都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加強組織領導、保障資金投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等。
示范項目與實踐:企業通過開展綠色低碳典型工程示范,打造綠色低碳城市綜合開發示范項目,以及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的集成與創新應用,展示企業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的實踐成果。
(一)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中交集團是全球領先的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主要從事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裝備制造、房地產及城市綜合開發等,為客戶提供投資融資、咨詢規劃、設計建造、管理運營一攬子解決方案和一體化服務。
2022年,中交集團發布了《中交集團綠色低碳行動方案》,該《方案》明確了其在綠色低碳建筑方面的總體要求、戰略目標、重大行動和保障措施。
中國交建綠色低碳轉型主要策略如下:
(1)實施頂層規劃引領行動
制定公司“十四五”和中長期綠色低碳發展規劃,明確綠色低碳發展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公司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制定公司綠色低碳行動方案,明確綠色低碳發展的總體要求、戰略目標、重大行動和保障措施,進一步統一思想、形成共識。推動各子、分公司制定綠色低碳實施方案,全面制訂工作計劃,明確實施路徑,落實責任部門及分工。加強監督檢查與考核評價。
(2)設計咨詢前端引領
聚焦綠色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相關政策和規劃研究,打造高端智庫。打造綠色規劃設計咨詢品牌,開展全過程綠色咨詢服務。開展綠色低碳規劃設計、工程建設、運維服務等全生命周期業務,形成切實可行的基礎設施綠色低碳發展路徑。圍繞重點城市群建設,以城市綜合開發、房地產、市政、建筑為重點,加快市政環保、市政綠色基礎設施運營等新領域開發。加快推廣裝配式建筑,打造綠色設計、綠色建造、零碳建筑、綠色服務等優勢品牌。推動投資產業結構優化,形成規劃、投資、設計、建設、運營一體化的綠色低碳城市建設運營產業集群。
(3)開展綠色低碳典型工程示范
打造一批綠色低碳示范工程。開展可再生材料、設備等資源的綜合循環利用、資源化利用打造綠色低碳城市綜合開發示范項目,打造綠色建筑示范項目,做基礎設施轉型升級的示范帶動者。
(4)探索開展綠色金融服務
參與制訂綠色信貸分類標準,制定公司綠色金融實施方案。探索建立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綠色企業庫、綠色項目庫。設立綠色低碳轉型基金,探索發行綠色債券,開展綠色低碳產業的股權投資。
(5)綠色低碳裝備研發制造行動
打造“中交綠色制造”品牌。落實制造強國戰略,加強資質獲取、科技投入和產業協同,促進裝備制造與基礎設施設計、施工、運維的有機結合。探索綠色低碳裝備服務新模式,加強重大裝備研發、設計、制造、運維服務一體化能力,推動裝備制造綠色化、低碳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研發節能低碳施工裝備。創新研發通用型綠色低碳化施工工程裝備,淘汰落后高耗能裝備,加快傳統技術裝備的節能高效升級改造。推廣應用“天和一號”隧道掘進機等綠色低碳高端工程裝備。突破清潔燃燒技術裝備、揚塵污染控制技術裝備等核心技術。
(6)科技創新驅動發展行動
加強低碳前沿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加大綠色低碳領域研發投入,攻克一批綠色低碳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市場競爭有優勢、推廣價值高的技術成果,形成企業或行業綠色低碳技術標準,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發展。建立標準規范體系。制定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設計標準,強化咨詢設計的引領作用。研究交通領域的碳排放核算方法,積極參與基礎設施低碳建設、排放核算、建設項目定額等相關標準及規范制定。開展綠色低碳技術的集成與創新應用,定期發布公司綠色低碳技術成果,將“雙碳”科技成果遴選和發布作為常態化工作,加大創新技術成果的應用和轉化力度。
(7)碳資產管理與交易試點行動
通過建立碳資產管理體系,實現碳足跡的全過程監管。建立碳交易預測和對沖機制,研究國內外碳市場的政策、法規和交易模式,建設基于碳資產管理的生產運營新模式。試點開展企業內部碳排放交易,積極參與國家碳排放交易,適應低碳發展需要。建立公司碳資產管理體系,開展碳資產的定期盤查,摸清碳排放量基數,確定碳排放重點業務領域和關鍵環節,開展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碳監測、碳披露,研究碳交易政策和相關技術,依法開展企業碳排放報告和信息披露。制定公司碳資產運營管理制度,建立碳資產臺賬。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建設碳排放與碳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對碳資產進行動態管理,加強重點用能部門能耗在線監測強化碳資產運作,優化碳資產運營效率,不斷優化資產規模和結構配置,并合理使用。探索建立內部碳交易市場,試點進行碳排放權的分配和交易。參與相關行業碳交易規則制訂,積極參與國家和區域碳排放權交易。探索碳排放交易服務等新型業務,鼓勵低碳技術和產品通過參與碳交易產生額外經濟效益和價值,將碳資產轉化為經濟和品牌價值。
(8)打造綠色供應鏈
推進產品綠色設計,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建立公司綠色供應商的評價指標體系,合理選擇供應商;加大綠色采購力度,優先采購更多節能、節水、環保、低碳等綠色產品以及低碳工程服務。建立公司統一的綠色服務內涵和評價方法,構建公司統一的綠色服務標準、認證、標識體系,推動國際合作和互認。推廣建筑綜合節能技術,采用高效節能設備,與專業節能技術服務公司簽訂能源服務合同,提供節能改造的設備、技術、資金等服務。倡導節約用能,踐行綠色出行。
(二)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建筑的經營業績遍布國內及海外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布局涵蓋投資開發(地產開發、建造融資、持有運營)、工程建設(房屋建筑、基礎設施建設)、勘察設計、新業務(綠色建造、節能環保、電子商務)等板塊。在我國,中國建筑投資建設了90%以上300米以上摩天大樓、3/4重點機場、3/4衛星發射基地、1/3城市綜合管廊、1/2核電站,每25個中國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國建筑建造的房子。
中國建筑綠色低碳轉型主要策略如下:
(1)強化綠色發展頂層設計
積極參與政府和相關機構與有關國家和機構的綠色低碳創新合作,圍繞海外業務布局,做到先進技術的“走出去”和“引進來”提升節能降碳管理能力。加強能耗與碳排放監管能力建設,形成集團、子企業和項目三級節能降碳監管體系,并在全產業鏈條予以推廣應用。
(2)實施節能降碳示范工程
開展低碳零碳建筑、產業園區、交通基礎設施和低碳能源等多種類型的節能降碳示范工程開展辦公場所用能結構評估、優化,鼓勵有條件的子企業采用不同方式優化辦公場所用能結構,樹立超低能耗辦公場所標桿。
(3)加強低碳建設投資運營
全面實施綠色低碳地產開發。提升超低能耗建筑開發比例,到2025年投資開發的城鎮新建建筑100%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星級綠色建筑占比超過30%。深入貫徹城市更新“留改拆”實施原則,引導各級企業加大老舊城區城市管線、道路、建筑結構加固、屋面修繕、立面改造、設施配套等投資和建設。
(4)提升綠色勘察設計水平
推行綠色勘察設計產品。務實推動綠色建筑和低碳管控在全過程設計中的前策劃和后評估,深入推進基于建筑師負麥制下的全過程節能降碳咨詢。推廣綠色設計集成技術。推廣應用低碳與可再生能源、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和低碳循環建材。加強綠色鄉村規劃與設計。積極融入多村振興發展戰略,鼓勵設計子企業積極開拓多村低碳改造規劃和設計業務領域。開拓建筑碳核算核查新業務。全面開展建筑業碳排放檢測、監測、統計、核查體系建設鼓勵子企業積極申請第三方碳核查機構資質。
(5)推進綠色建造方式變革
大力發展裝配式建造方式。到2030年裝配式建筑占當年投資建設的城鎮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40%,確保建筑品質和工程質量全面提升。到2030年完成集團下屬所有制造廠房車間的智能化評估和重點項目改造。到2025年前,實現混凝土生產直接碳排放達峰;嚴控采購,到2030年集團投資建設的星級綠色建筑全面推廣使用綠色建材。到2030年新建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排放量不高于300噸/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排放量不高于200噸/萬平方米,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55%。
(6)加快綠色低碳科技創新
建立健全建筑業碳排放標準。積極參與國家建筑領域碳排放監測及監管頂層設計,探索編制涵蓋不同類型和體量規模的建筑建造碳排放計量標準指南,加強可再生能源、新型建筑材料、資源循環利用等綠色低碳領域重點實驗室建設;加強綠色建造、智能建造等領域工程研究中心建設。
(7)布局綠色金融與碳交易
推進綠色金融手段應用。與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合作,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金融應用模式。積極在國家重點區域投資重點綠色低碳項目,大力參與和支持地方綠色產業。參與構建行業碳交易機制。研究碳交易流程及標準,為集團未來合理合規開展碳交易等奠定基礎。
(8)打造建筑領域碳圈生態
建立中國建筑碳達峰碳中和技術標準體系,制定建筑領域綠色低碳技術、產品、評價標準。倡導建立行業發展聯盟。積極發起共建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發展聯盟,形成互利互惠、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發展格局。打造綠色建造國際品牌。加快打造連接外部綠色金融機構、上下游企業、跨國公司的國際合作網絡。在國家“城多建設領域碳達峰行動”中發揮重要引領和推動作用助力國家"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順利實施。推動ESG管理體系建設,向利益相關方展示集團在制定與實現碳達峰目標、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進展,提高國內外資本市場對集團的認可度。
(三)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鐵建是全球最具實力、規模的特大型綜合建設集團之一,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43位,連續18年躋身世界500強。其業務涵蓋工程承包、規劃設計咨詢、投資運營、房地產開發、工業制造、物資物流、綠色環保、產業金融及其他新興產業,經營范圍遍及全國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鐵建綠色低碳轉型主要策略如下:
(1)搭建綠色建筑頂級規劃
2022年,中國鐵建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123456”綠色低碳發展戰略。明確提出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的目標。
(2)發展低碳科技
中國鐵建2022年,擁有國家級創新平臺23個,其中全國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0個。以此為抓手大力開展建筑節能及綠色環保建造技術研究。
(3)推動智慧建造
中國鐵建積極發展智能建造、裝配式建筑等新型建造方式,積極推進建筑機器人的落地應用,不斷提升建筑品質,實現從“人造”到“智造”的轉變。
(4)打造建筑節能標桿
中國鐵建努力推動工程建設全過程低碳化,已經實現綠色設計、綠色施工、綠色運營、綠色制造,打造了一批綠色低碳示范項目。其在西北布局第一個抽水蓄能項目-鎮安抽水蓄能電站,可每年節約標煤8.9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9萬噸;北方單體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大連莊河海上風電工程,可每年節約標煤5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2萬噸。
(5)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鏈
中國鐵建2022年為21017家供應商提供注冊服務、發布采購公告3405條、在線電子采購金額275.3億元、為6005家供應商頒發CA證書,以此為基礎中國鐵建著力向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價值鏈高端轉型升級,帶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協同降碳等。
(6)搭建綠色低碳產業平臺
成立國內首家“中碳”字號公司-中碳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和西北首家央企“雙碳”實踐研究中心-中鐵建安工程設計院“雙碳”實踐研究中心,切實爭當服務國家雙碳戰略的“先鋒隊”和“主力軍”。
(7)推動轉型升級
中國鐵建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拓展新興領域,以“雙碳”+“清潔能源”、“雙碳”+“建造升級”、“雙碳”+“技術應用”“雙碳”+“產品打造”、“雙碳”+“綠色城市”、“雙碳”+“鐵建方案”,加快鐵建綠色低碳建筑轉型步伐。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