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海明
從國家政策來看,中央明確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2023年3月20日,財政部發布2022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強調2023年將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堅決查處違法違規行為。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穩妥化解存量,堅決制止違法違規舉債行為,加強對融資平臺公司的綜合治理,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202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明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統籌做好中小銀行、保險和信托機構改革化險工作,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推動建立房地產業發展新模式。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嚴控新增隱性債務。
從地方政府來看,政府負債持續上升且隱形債務壓力較大。截至2022年底,我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為35.1萬億元,其中,一般債務14.4萬億元,專項債務20.7萬億元,加上25.6萬億元中央政府國債,我國政府債務余額合計超60萬億元;自2017年以來,地方政府債務余額以年均16.3%的速度快速增長,遠高于同期名義經濟增速的7.8%,導致負債率攀升、債務風險不斷累積。顯性債務方面,截至2022年末,青海政府債務總額為3044億元,負債率為84.3%,貴州政府債務總額達12470億元,負債率為61.89%,兩省份均超過政府負債率警戒線60%,且貴州政府已經陷入無力還債的困境,吉林、甘肅、天津、海南四省市政府負債率均突破50%,僅江蘇、上海與廣東三省市政府負債率低于20%,31省市平均負債率約為29%,比2021年26.5%提升2.5個百分點;隱形債務方面,2022年有19個省市地區的城投平臺有息債超過1萬億元,31省市平均廣義負債率高達75%,其中天津、貴州、甘肅、青海廣義負債率均超過100%,分別為138%、135%、121%和106%,反映地方土地隱形債務壓力較大。截至2022年末,天津政府債務率超過200%且增幅最大,吉林、云南、遼寧、貴州、黑龍江、福建、重慶、青海等省份政府債務率超過150%,河北、海南、廣西、內蒙古、湖南、山東、甘肅、湖北、河南、新疆、安徽等省份政府債務率超過120%警戒線,山西、江蘇、上海、西藏等省份政府債務率低于100%。
從行業發展來看,固定資產投資與建筑業總產值增速放緩。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自2015年的8.6%持續下滑至2020年2.7%,2021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略有回暖達到4.9%,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4.9%,與2021年持平,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依然呈現下滑態勢,其中2022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下降10.0%,比2021年增速下滑14.4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態勢明顯;2022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達到9.4%,比2021年增速增長9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明顯增長。2019-2021年建筑業總產值增速穩步提升,但2022年建筑業總產值311979.84億元,同比增長6.45%,比2021年增速下滑4.55個百分點,建筑業總產值增速呈現下滑態勢。建筑業產值利潤率自2014年達到最高值3.63%后持續下滑至2022年的2.68%,比2021年降低率0.21個百分點,建筑業產值利潤率呈現持續下滑態勢。
從市場情況來看,投資類項目數量與規模呈現下滑態勢。2017年-2021年,中標PPP項目數量與規模呈現下滑趨勢,2022年中標PPP項目1271個,項目規模25081億元,相比2021年有所回升,但中標項目數量與規模遠遠低于2020年;2022年農業、城鎮綜合開發、市政工程、能源等行業中標PPP項目數量與規模,相比2021年均呈現增長趨勢。與2021相比,2022年福建、內蒙古、甘肅中標PPP項目數量增長100%及以上,且項目規模增長440%以上;浙江、江蘇中標PPP項目數量增長40%以上,且項目規模增長240%以上;湖北、河北、黑龍江中標PPP項目數量增長25%以上,且項目規模增長100%以上;四川、山西、貴州、陜西、廣西、寧夏、江西等省份中標PPP項目數量增長但項目規模呈現下滑態勢。2021-2022年,EPC+F和ABO等投資類項目中標數量與規模呈上升趨勢,總計中標項目710項,項目規模26612億元,其中ABO項目中標僅21項,項目規模僅1637億元,占比較低;從EPC+F類(EPC+F、EPC+F+O、股權投資+施工總承包)項目中標區域來看,四川、山東、河南、廣東、河北、云南、浙江等地規模超過2000億元,其中四川、山東兩地規模超過4000億元且項目數量超過100個;從EPC+F類項目中標行業來看,城鎮綜合開發項目數量363個,項目規模23572億元,交通運輸項目數量193個,項目規模6322億元,市政工程項目數量144億元,項目規模1533億元,生態環保項目數量47個,項目規模1383億元,水利建設項目數量15個,項目規模915億元,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數量48個,項目規模774億元,能源項目數量17個,項目規模428億元。
聚焦核心主責主業。一是優先投入各項資源到核心主業,做精做專做大做強核心主業,提升核心主業管理效率,提升核心主業技術競爭力、人才競爭力、成本競爭力等,提升核心主業市場占有率,確保核心主業營業收入占比達到一定比例,穩固核心主業市場第一梯隊,奠定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二是在核心主業市場萎縮的情況下,可通過核心主業的技術、人才、管理延伸拓展相關多元業務,或整建制引進成熟企業的管理團隊發展相關多元業務,相關多元業務與核心主業關聯性要強,相關多元業務領域不易過多且應適度拓展,作為核心主業經營規模底線的支撐,適度控制相關多元業務的發展速度,降低相關多元業務經營風險,保證企業經營規模底線。三是在企業資源稟賦足夠的前提下,適度探索戰略性新興業務,選擇與核心主業相關且國家支持的戰略性新興業務,戰略性新興業務領域不易探索過多,嚴格控制戰略性新興業務的發展速度與占比,通過聯合經營等多種方式拓展戰略性新興業務,降低戰略性新興業務經營風險,探索企業未來發展方向。
堅守市場經營底線。一是強化標前調查評估,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明確市場經營底線標準(如墊資額度大、履約處罰額度大、付款周期長等),對業主資信情況進行全方位調查,通過規劃、咨詢等前端機構獲取項目基本情況,并對項目進行現場踏勘,進行投標立項評估,杜絕質量不高、違背市場經營底線的項目,對不符合市場經營底線的項目原則上放棄投標。二是強化投標商務策劃,加強標前成本測算,明確不平衡報價策略,策劃簽證、變更或優化相關措施,對項目實施團隊進行交底,確保項目經濟效益,降低經營效益風險。三是強化承包合同評估,明確承包合同各類風險條款及其應對措施,堅守市場經營底線,通過合同條款談判,降低墊資額度,降低處罰額度,縮短付款周期,降低經營風險,與業主無法達成一致意見且違背市場經營底線的項目原則上放棄中標資格。
謹慎承接投資項目。一是控制投資額度,結合企業資產負債率、營業收入、經營現金流與融資情況等,保持合理的投資力度,嚴格控制投資額度,原則上不得超額度投資。二是優化投資方向,重點投向投資條件好、業主資信好、投資額度小、投資效益高的核心主業項目,以聯合投資為主拓展,分散核心主業投資風險;原則上不獨立投資或牽頭投資、以聯合投資或參與投資等方式探索拓展投資條件好且業主資信好的相關多元業務、戰略性新興業務投資項目,嚴格控制相關多元業務、戰略性新興業務投資額度占比,降低相關多元或戰略性新興業務投資風險。三是創新投資合作模式,從嚴從緊控制控股類、周期長、投資大的PPP項目,全面降低PPP投資項目占比與投資規模,探索BOOT、DBFOT、BOO、ROT、TOT、TOO、EOD、TOD、XOD等新投資合作模式;適度提升F+EPC類投資項目占比,探索投資人+EPC、股權+EPC、基金LP+EPC、F+EPC、EPC+F、EPC+F+O、股權+施工總承包等新投資合作模式,通過投資合作模式創新,降低投資項目風險,維護企業經營效益。四是加強投資決策。整合內外部資源,組建專業投資項目評估小組或引入外部專業咨詢機構,建立投資項目風險評估體系,加強對行業發展趨勢、政策導向、項目交易模式、回報機制、退出機制、綜合利潤、合法合規性、政府財政能力、企業資本金承貸壓力等方面的研究與風險評估,對投資項目市場開發、投資策劃、投資決策提供專業意見,提升投資決策正確性,降低投資決策風險。五是加強投資項目退出,通過項目轉讓、股權轉讓、股權收益權轉讓、資產證券化、增資擴股、基礎設施類REITS等方式,及時盤活處理存量資產;積極與業主單位或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對接,推進投資項目完工后審計確認,建立投資項目回購激勵機制,推進具備條件的投資項目盡快回購或移交回收工程款,降低投資項目經營風險。
優化業績考核體系。切實發揮業績考核“指揮棒”作用,破除“經營規模至上、先做大再做強”的理念,堅持“規模底線、效益效率至上、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從數量型規模型向質量型效益效率型轉變,從注重短期績效向注重長期價值轉變,不考核新簽合同額指標,營業收入、利潤總額指標增速高于國民經濟增速,凈資產收益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營業現金比率指標穩步提升,資產負債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指標保持穩定,其它各項管理指標(如主營業務市場占有率、新興業務占比、重點城市占比、高質量項目占比、項目平均利潤率等)占比不超過10%,引導各單位高質量發展,避免出現追求多元業務發展而丟失核心主業市場、追求大體量項目而忽視項目經濟效益等現象。
在市場競爭日益惡化且經營風險越來越大的背景下,建筑企業應結合自身資源稟賦與競爭優劣勢,破除“經營規模至上、先做大再做強”的理念,堅持“規模底線、效益效率至上、高質量發展”的理念,聚焦核心主責主業,堅守市場經營底線,謹慎承接投資項目,優化業績考核體系,推進重點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強化重點工作任務督查督辦,嚴格落實經營責任追究機制,確保落實經營風險防范措施,全面降低企業經營風險,推進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立于不敗之地。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